
中国股市需要的也许并不是政策救市,而是围绕市场资源配置和投资回报功能优化的改革开放再出发。在这之前,不要说什么独立行情不独立行情都未免言之过早,更重要的是,越是有可能背离经济发展趋势的独立行情,也就越是有可能背离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回报之功能定位越远。
在美股连续下跌的时候,A股并没有像有些股市一样跟着下跌,反而连涨了好几天,这是不是表示A股有可能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呢?
其实,如果这也可以算是A股的独立行情,人们此前也许并非鲜见。就在这次美股开始走下坡路之前,A股并不是没有显示过这种所谓的独立行情。只不过A股的所谓独立行情并不是人跌我涨,而是人涨我跌,甚至还是跟跌不跟涨,以至于美股大牛市连涨了九年多,而A股在同样的时间里,除了2015年那段为时也不算多长的杠杆牛市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跌跌不休之中。特别是在过去的三年,美股大幅上涨,不断创出新高,A股却在不断下跌,好不容易才上涨了那么一点点,却很快就跌回原处,甚至还创出新低。
实证研究显示,A股和全球主要资本市场走势的相关性只有0.3,远低于全球大多数国家市场之间的关联度。比如,发达国家之间市场走势的关联度,一般都在0.6到0.8之间。即使是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它们同发达国家市场走势的关联度也普遍高于A股。如果说这就是A股的独立行情的话,那么,这对于A股的广大投资者来说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不同的视角,不免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也许也是不奇怪的。
美股前期的持续牛市,如果说是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美国在这些年来逐步复苏的经济形势的必然反映,那么,这种晴雨表的功能,为什么一到中国就不灵了呢?其实,中国尽管目前在经济上依然还属于新兴国家,但是连续十多年一枝独秀的高增长模式,不要说远非美国的低增长可比,就是在全世界也是极为罕见的。然而,令人纳闷的恰恰不是别的,而是经济形势虽好,股市的走势却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在A股还不到30年的不算太长的历史中,尽管并不是没有出现过牛市,但熊市的时间竟然是牛市的两倍之多。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为数不多的9次牛市中,除了少数的几次外,大多无不带有政策市的特征。政策市所曾经带来的牛市,虽然好景不长,却在中国股民心中种下了浓重的政策市情结,也让后来那些决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人们产生了莫衷一是的条件反射。一方面,他们依然深深地执迷于可以运用政策调控股市的行政权力;另一方面,却又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政策性牛市的某种恐惧症,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戴上人工造牛的帽子。可是,世界上哪有什么又要牛儿跑又要牛儿不吃草的事情呢?A股每每欲涨反跌的这种惯性,在某种意义上,不妨也可以说正是监管思想之矛盾性首鼠两端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