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挤压了这么多泡沫之后,创业板的估值是否趋于合理?或者说,创业板的估值底到来了吗?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启尧表示,研究个股的业绩说明可以发现,创业板内部个股分化较为严重。部分公司已经通过整合业务模块,销售收入及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而部分公司仍然面临债务危机、商誉减值以及股权质押等风险的考验。
从估值上看也是如此,统计显示,目前有116只创业板个股市盈率在20倍以下,主要是化工股,其中光线传媒、开能健康和三只化工股阳谷华泰、永利股份和建新股份市盈率低于10倍。但也有一批创业股个股市盈率仍然高企,有89只创业板个股市盈率超过100倍,其中5只市盈率超过1000倍。
广东珀源基金董事长吴国平则认为,业绩持续高增长是创业板走强的核心动力。剔除巨亏股的拖累,创业板业绩没市场预期的那么悲观,这种预期差也带来不错的投资机会。
创业板充当反弹领头羊
11月12日,三大股指午后继续走强,创业板涨近3%,深成指涨近2%,高送转预期、创投、壳资源等题材股继续拉高,刺激市场全面反弹,超跌低价股仍是市场炒作主线。
广发证券策略团队指出,从历史上看,随着监管周期轮动,监管放松常伴随着市场风格切换至小盘股。若以收紧或鼓励并购重组作为观测监管周期变化的一项指标,2004年1月、2008年3月、2010年5月、2013年7月以及2015年8月分别出现过鼓励上市公司发展并购重组业务的重要发声。除2008年以外,其余四次均存在小盘股从前期三个月跑输到后期三个月跑赢的风格切换。
该团队称,在监管放松过程中交易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结构性修复,严监管下最受影响的公司将有望实现相对收益。自今年10月后期以来,取得显著超额收益的公司均呈现概念股的特征。而本轮风格切换是否可持续仍取决于相对盈利增速和流动性,当前环境下则却取决于民企纾困和并购重组的实质效果。
该团队认为,A股主要逻辑已从“估值收缩”转向“盈利下行”,等待盈利底预期形成。在监管放松和盈利下行周期,配置应围绕三条主线,一是受益于政策对冲(监管放松+民企纾困)的方向,二是对盈利下行周期不敏感+景气度向上的逆周期,三是利率下行期的类债券。券商与成长股(通信、计算机)迎来阶段修复良机。受益监管层鼓励并购重组、减少交易摩擦,小盘股的行情仍将演绎。
吴国平预计,创业板这波行情至少是跨越2~3年时间周期级别的牛市行情。就指数而言,创业板当前指数才1000多点,未来翻个两三倍,涨到三四千是可以预期的。市场行情演绎,资金一定是往阻力最小的方向去突破。当前希望大规模资金进场来推动市场不现实,连贵州茅台这种经典蓝筹都跌停了,侧面说明市场资金在挪移。目前创业板个股已经很少出现前期崩溃式的下跌了,系统性风险基本释放,反而是在充当反弹领头羊的角色,创业板超跌低价股的修复行情将从局部发酵向全面爆发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