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建国表示,按照我国的惯例,增值税税率降低不会一步到位,而是会分步实施,不会出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因为增值税税率降低一个点,就意味着减少千亿级财政收入,冲击较大。
比如今年增值税税率17%和11%两档税率各降低一个百分点,根据财税部门测算,带来全年约2400亿元的减税。
目前,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正按要求研究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方案。早在6月28日,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及,增值税税率三档并两档等改革已经部署,但由于一些技术原因和中间环节等问题,有些减税降费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待明确
10月1日起,以减税为亮点的个税改革部分内容已经率先实施,包括工资薪金的起征点由3500元提至5000元,并适用新的超额累进税率等。
尽管新的个税法明确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但这些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仍在制定中,并将在年内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这也成为下一步减税的重头戏之一。
“我特别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扣除范围和办法实施细则要具可操作性,最大限度避免政策理解和执行产生歧义,确保精准施策;第二,专项扣除方案出台后不会‘固定死’,而会随着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动态调整;第三,确保扣除后的应纳税收入起点明显高于5000元,进一步减轻群众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李克强在9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刘丽坚在8月底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个税具体专项扣除操作中,税务部门为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简化操作,将有四点考虑,即申报就能扣除、预缴就能享受、未扣可以退税以及多方信息共享以减轻纳税人负担。
普华永道中国个人所得税服务主管合伙人朱锦华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同时也为了推动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能在2019纳税年度顺利落地实施,现阶段具体扣除标准或额度可能以固定数额和固定比例限额双轨形式进行。固定数额可考虑适用于继续教育和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而对于可能因纳税人不同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等产生差异的扣除项目如子女教育、大病医疗和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等,可考虑适用固定比例限额。
在其他国家竞相减税尤其是企业所得税的大背景下,不少财税专家认为,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也有减税空间。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企业所得税税率可以从25%下调至20%,对财政收入影响也并不会太大。
许建国认为,企业所得税如果不采取降低名义税率的做法,也可以采用对支持的行业加大税前扣除的力度,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降低社保费率
新一轮降低社保费率的新政也已经在酝酿之中。
由于明年开始税务部门全面征管社保费,且税务部门征管能力较强,现实中不少企业未缴或未足额缴纳社保费,因此不少企业担心社保费负担上升。
为了消除企业这一担忧,9月国务院召开了两次常务会议,明确了确保企业总体负担不增加的原则。即社保现有征收政策稳定,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绝不允许擅自调整。对历史形成的社保费征缴参差不齐等问题,严禁自行集中清缴。同时,要抓紧研究提出降低社保费率方案,与征收体制改革同步实施。
社保费率明显降低成为下一步明显降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