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周报:1–7月快速上涨的不仅是个税,各大税种均在上涨。通过扩大税基使得即使税率降低,税收收入仍然可以增加。这种减税同时增加税收收入的效果,被形象称为税收的“薄利多销”。这种情况如何理解?
翟继光:这实际上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要简单地去看税收收入的增长,因为国家征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税定得很高,但大部分税都收不上来,偷逃避税现象严重;另一种是把税定得很低,减税之后,大家积极主动地缴纳,税收收入反而更高。
这些年,我国积极落实降税政策,税率确实降低了,但税反而收得多了,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交易活跃,我国的税收来源主要跟交易有关,目前以消费税、增值税等流转税为主体,交易越活跃税就越高;二是加强税收征管力度的结果。
免征额超8000元可能性不大
时代周报:为期1个月的个人草案征求意见已结束,公众普遍认为5000元/月的免征额偏低,结合此次个税创新高,月底的个税草案二审,是否会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
翟继光: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给中国政法大学发了函,让我们提一些建议。当时我就此提了一个重要建议。3500元的免征额自2011年9月1日开始实施,7年里物价、生活成本等都在不断上涨,因此草案建议的5000元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提高幅度。
但本轮个税改革,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4项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除工资之外,其他三项原来都有扣除标准。假设劳务报酬10万元,原来扣2万元,现在将4项加在一起只扣5000元,扣除标准实际上降低了,基本相当于3500元的免征额没往上提。所以大家意见比较大。
个税征求意见稿定了5000元的基调,有人说要提到2万元,可能不是特别现实,所以我们提了8000元的标准。 我的判断是,免征额百分之百会提高,但是否能提高到8000元,未知。2011年个税改革,财政部最初提出的免征额是3000元,最后确定为3500元。可能性当然还是有,8000元跟5000元相比,增幅也不是特别大,另外再考虑到今年前7个月的个税增速,将免征额再提高一些,对财政收入不会产生太大压力。但如果财政部考虑提高个税收入在全部税收收入里的占比,本轮个税起征点的增幅可能就会少一点,比如由草案的5000元提升到6000元,同时继续减轻其他税种的税负,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我国现在征收18个税种,税改不能只盯着一个税,还要综合考虑总体的税收负担。
时代周报:虽然数次提高免征额,但个税的税制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具体到老百姓那里,就是大家对减税没感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显示,在城镇居民五等份分组中,往往人均缴纳个人所得税增长最快的是中等收入组,而不是高收入组。目前的税收制度设计存在什么问题?
翟继光:我国目前的税制,针对中产阶级征的税负比较重,所以本轮个税修改意见,我提议把45%的最高边际税率直接砍掉,最高税率就变成35%了。按照目前的税率,扣掉3500元后每月工资超过8万的,适用45%的税率,这部分人年收入基本上在100万元左右,在中国并不算富人。真正的高收入群体,其主要收入不在工资薪金。比如马云说自己的年薪是零,年薪为零,不代表他不从公司拿钱,只是通过其他方式拿钱。像明星等高收入群体,绝对不会适用45%的税率,他们会通过各种方法合理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