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市场跌到一定程度后,情况从6月底开始发生了变化。6月28日,中证转债指数触及272.35的低点,而2014年2月以来中证转债指数就再未跌破270点,考虑到转债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债底价值对于价格的支撑较强,不少机构喊出转债“已见底”或“接近底部”的结论。
后来的事实证明,转债的确领先A股反弹,并连续上涨近一个月。6月29日至7月24日,中证转债指数最高上探至291.07点,区间涨幅达5.84%。A股则从7月6日才开始启动反弹,上证综指至24日上涨了6.28%,盘中最高触及2911.46点。
短期情绪仍偏谨慎
在统计2008年以来转债市场出现过的12次超跌反弹后,光大证券张旭团队得出以下结论:从转债与股市反弹时间点来看,两者基本同时反弹,其中2016年初与当前转债市场提前进入反弹通道,原因主要在于转债配置价值窗口往往先于权益市场企稳窗口。
“6月底转债市场已显现明显的抗跌性,绝对价格已处低位,部分高评级偏债型转债到期收益率已达到3%以上,对于保险等有配置需求的资金来说,此时是较好的入场时机,转债市场也从此时开始企稳反弹。另外,部分较灵活的资金如券商自营也开始陆续入场。”张旭表示,此次由于保险等配置型资金提前入场,导致转债市场率先企稳反弹。
尽管7月底以来转债随A股再度走弱,但多数机构对转债的配置价值仍较为肯定。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孙彬彬指出,将转债看作资产配置,目前来说可能正合时宜。其一,尽管短期担忧情绪会压制,但从正股估值和转债估值来看,目前双双处于相对低位;其二,目前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无风险利率处于低位,理论上是利好权益资产配置的;其三,转债所含的期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回到A股本身,当下不管是从大盘点位,还是市盈率、市净率来看,市场机构对A股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市场向下压力不大也逐渐达成共识。太平洋证券策略团队指出,截至8月3日,全A股(除金融、石油石化)PE估值21.74倍,已低于2010年以来历史百分位10%水平,市场持续夯实底部;全A股(非金融)和中证500指数PE估值分别为17.16倍和21.16倍,已低于2012年底-2013年初底部的20倍和26倍的水平。市净率方面,上证50、上证综指、中证500指数已在2013年PB估值底部。
“近期陆港通和上市公司回购等证据表明有资金认可A股投资价值,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IPO和限售股解禁数据显示市场供给端压力不大,目前市场向上、向下压力均有限。”民生策略团队表示。
平安策略团队进一步指出,当前政策密集出台绝非偶然,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A股市场的政策底部已经基本确立,市场将在政策底预期的有效支撑下重拾信心。
进入本周,权益市场明显回暖,至8月9日收盘,上证综指大涨1.83%,盘中重新升破2800点,同时中证转债指数收盘大涨0.7%,盘中最高触及285.71点,表明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不过市场情绪改善可能仍需要时间。8日,海通证券姜超团队公布的最新调查表明,目前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仍然偏低。看好股票类资产的投资者占比从2月初的61%降至5月初的50%,目前又进一步下滑至24%;债券则取代股票成为最看好的大类资产,看好投资者占比上升至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