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自贸试验区围绕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提出21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在答记者问时,天津副市长赵海山提到了天津自贸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首先是进一步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案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天津自贸区将加强与“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的联动,扩大汽车、飞机、船舶维修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和银行、保险、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发挥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优势,加强人工智能制造、先进通信、基因诊断、维修再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制度创新,提前发力布局,培育新兴产业。
另外,天津还将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业务发展,推动产融结合示范区建设,要全力打造汽车平行进口全产业服务链,建设全国平行进口汽车大数据中心、销售定价中心等。
“我们天津的特色就是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赵海山说,天津自贸区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服务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跨境投融资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租赁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试点在自贸试验区面向国内外投资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广东省副省长欧阳卫民提到,广东自贸区立足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发展目标,具体做法包括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
白明表示,升级版方案中三大自贸区的定位更加清晰。这些地区结合所处区域当前面临的重点战略机遇,提出符合自己特色的自选动作,并有针对性开展了多项探索。“比如贸易投资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等内容,是每个自贸区都有的规定动作,但不同自贸区结合自己的定位,提出了有特色的中心工作,开展了有特色的探索。”
第三批自贸区成绩不凡
2017年,辽宁等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自贸试验区的数量达到了11个,形成“1+3+7”的试点格局。
任鸿斌指出,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已形成123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分批次向全国推广移植。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点的不断深入,又推出了一批效果好、风险可控的制度创新成果。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省市对这些新制度创新成果进行了总结评估,又提炼形成了新一批30项可复制的改革试点经验,包括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27项和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3项。
白明表示,这30条经验是在充分总结归纳各自贸区开放经验、反复压力测试之后,瞄准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出的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具含金量的开放措施。不少即将推广的经验是多个自贸区目前的现成做法,这些经验是在各地共同探索的基础上,合并同类项,然后复制推广到全国。
任鸿斌强调,这些改革试点经验来自地方,但服务于全国,较好的体现了对比试验、互补试验的成果,达到了通过差异化探索,形成更多元化、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成效,更好地释放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
福建副省长郑新聪介绍,截至目前福建自贸区已推出实施创新举措310项。其中全国首创106项,对台先行先试71项,110多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商事登记“一照一码”、投资管理“四个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自贸区挂牌3年来,区内新增企业7万多户、注册资本1.5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4.6倍和6.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