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新银行股陷入漫长的调整,部分个股甚至“破净”。
5月22日,上海银行发布关于触发稳定股价措施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A股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于当日触发了稳定股价措施,将在6月5日前制定稳定股价方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5月23日收盘,A股上市银行板块中,“破净”股达到14只,占比53.8%。次新银行股中,除了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和江苏银行也在破净之列。
连续20个交易日“破净”
上海银行于2016年11月16日上市。最高价出现在上市第三天,达30.97元/股,随后便陷入调整,期间虽也曾有过冲高趋势,但整体重心下移。
从今年4月23日-5月22日的20个交易日区间里,上海银行股票均价为15.40元/股,最高价16.07元/股,最低价14.79元/股,皆低于去年底的每股净资产水平。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上海银行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是1469.85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6.27元。
上海银行在201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时,就曾给出上市三年之内稳定A股股价预案。承诺A股股票上市后3年内,如上海银行A股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银行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非因不可抗力,则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且本行股份分布符合上市条件的前提下,进行“保价”。具体措施包括回购和增持。
其实在此次触发“保价”条件之前,有关股东已经做出努力。据上海银行此前公告,5月8日-5月18日,其股东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港集团”)以约3.04亿元自有资金、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了该行股份逾1957万股,将持股比例由6.48%提高至6.73%。不过未能阻止股价下滑。
天风证券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今年一季度上海银行的财报显示,营收和盈利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整体表现稳中向好。预测上海银行今年、明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3%、12.9%。目前其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净息差进入上升通道,真实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叠加股东以及管理层对公司长期发展信心较强,经营管理有望提质增效,给予目标估值1.1倍18PB,对应股价20.26元/股(未考虑10股转增4股预案影响),存约27%上行空间。
对于上海银行的股价,申万宏源更是给出40%上行空间的预测。
“我没有那么乐观,银行股的弹性向来不足,上海银行此前股东增持仍然跌破净资产,说明市场不太看好。短期来看,按照上海银行的‘报价’措施,上海银行有望回到1倍PB,但我认为也就这个水平了,继续上涨的空间不大。”华南一家中型私募的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破净潮”14家银行入列
上海银行并非唯一“破净”的银行。截至5月23日收盘,26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14家跌破净资产。其中破净幅度最高的是华夏银行,最新的市净率只有0.71倍。此外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的市净率也在0.8倍以下。
次新银行中,除了上海银行之外,江苏银行和上海银行目前的市净率分别是0.9倍和0.9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