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弱市行情下,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2015年第一创业只为6家新三板企业提供做市服务,2016年这一数据增至78家,2017年进一步跃升至143家,公司全年做市服务总成交金额约6.4亿元,做市企业数量排名从2016年末的第40名上升至第27名。在2017年11月23日发布的投资者调研记录中,第一创业表示:“公司看好未来新三板业务的发展,并将新三板部门升级为一级部门,坚持实施‘做精品项目’的新三板业务策略,稳健推进新三板业务。”
寻找并专注精品
“精品”,是43份券商年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不过,各家券商的打法又有所不同。
比如,华安证券表示,公司新三板做市业务按照“适度参与,精选项目”的经营策略,加强投前调查和投后管理。
有的券商更关注业务协同。光大证券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业务协同,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优质项目储备池的优势,注重后端收益,继续挖掘培育新三板转板项目、并购重组财务顾问、融资承销收入及持续督导等后端机会,拓展新的收入来源。2017年,光大证券通过新三板推荐挂牌财务顾问业务,实现收入9777.53万元。
有些券商更认可新三板业务中“人才”的重要性。方正证券表示,2018年,公司将继续引进高端人才,提高团队素质,全方位提高业务综合服务能力及盈利能力。
中国银河等券商则表达了浓浓的观望情绪。中国银河表示,新三板业务是其投资银行业务营收同比下降的原因之一,但公司并没有完全放弃新三板业务。中国银河年报称:“2018年新三板市场有可能出现基础性改革契机,公司将在密切关注、控制项目质量前提下,为挂牌项目主体提供更优服务,有步骤推动公司新三板业务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