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7年价值投资带动的漂亮50屡创新高,到2018年一季度中小创的V型反弹,再到现在权重蓝筹股的时有表现,押“大”还是押“小”的分歧使得市场处于彷徨期,市场波动随之加大。券商人士认为,A股目前进入了一个去伪存真的洗盘期,短期情绪的宣泄是给予投资者一次甄别行业和个股的机会,短期跌幅过大反而给了市场买入优质个股的机会。
淘尽黄沙始见金
伴随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及2018年一季报披露进入高峰期,加上短期“黑天鹅”袭扰,A股市场近期波动幅度加大,一场业绩与估值的“再平衡”博弈正在悄然展开。
比亚迪股价的表现是这场博弈的显性表现。3月27日,比亚迪在年报中预计,2018年1-3月净利润同比下降75.24%至91.75%。受此消息影响,该股次日盘中一度跌停,3月29日股价延续跌势,但午后跌幅大为收窄,全日跌幅仅0.36%,收报55.99元,中途曾一度翻红。
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28日表示,二季度随着新车型的推出,销量和毛利都会有提高。这被认为是投资者逢低买入的主要原因。
那么,纵观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有哪些上市公司存在真正的业绩地雷,哪些上市公司又是短期蛰伏静待高飞,哪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大幅提升但估值却低企呢?
就一季度业绩而言,数据统计显示,目前405家公司发布预告,其中55家公司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为负,占比14%。目前,这些业绩下跌的公司股票股价和估值已反映了业绩下滑的预期,如獐子岛,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为-289.95%,年初以来股价重挫45.24%。也有一些股票的估值已和业绩不相匹配。
342只业绩增加的股票中,围海股份、华东重机、建新股份等147只股票一季度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超过100%,其中有不少股票估值与股价匹配,有一些则出现低估。
再均衡短期助力创业板
海通证券统计结果表明,2017年年报和快报显示,以家电和白酒为代表的消费业绩增速放缓,以银行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业绩持续向好,成长和周期行业内部分化趋势更明显,其中成长类的通信、电子和周期类的有色、建材盈利趋势更好。
近来,盘面风格明显有偏向创业板的趋向,那么创业板是否已经迎来反转,其业绩是否支撑这一轮行情呢?
“鉴于去年四季度时市场结构(基金仓位集中于上证50,创业板接近史上最低配)有走向再均衡的动力,以及监管层的暖风吹动,短期内创业板仍然是更佳博弈品种,但绝对收益由于估值与业绩难以匹配并不乐观。”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周雨表示。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表示,创业板定性为反弹更合适,确立反转需要看到创业板的业绩增速回升并且与估值较匹配。
今年真正能够持续驱动股价的不会是风险偏好,不太会是博弈因素,而是基本面。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是个趋势,基本面变化与估值的匹配对股价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2018年A股的大背景是盈利增速回落但有韧劲,流动性中性,投资者从确定性溢价逐步转向增长溢价,风险偏好更有利于部分成长股估值修复,去年部分创业板成长性不错但并没有获取匹配的估值,如果说去年创业板是一九分化,今年可能是三七分化。”戴康说。
估值已创阶段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