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有乐观者开始谨慎的战略性看多。
马澄认为,市场风格已经完全发生转变。“且就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创业板处于历史低部区间,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战略性看多创业板,创业板会逐步走出牛市行情。”马澄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中立者则将目光抛向了基本面。潘怡昌认为,创业板阶段性走强是由于深跌后的反弹需求,能否形成趋势性行情主要看创业板权重股的业绩表现,持续增长及盈利方能带动股价回升。
丹阳投资首席投资官康水跃向记者表示,从战略角度讲,创业板仍处在筑底过程,未来一两年里大概率要做出第二个底部。在筑底过程中,会有少数一些质地良好的个股率先启动,从整个中小创里脱颖而出,走出漂亮的行情。“创业板吸引力虽然比一两年前高出很多,但仍未到十分便宜的阶段。这里面客观上存在某些比市场提前一年启动并已经进入牛市的成长股,但它们仅仅属于个例。”
但是机会该如何把握?康水跃直言,可以期待但很难把握,它们或许在新能源领域,或许在刚上市的稀缺品种里,或许在超跌反弹个股里。
马澄表示,其最看好的投资方向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主要针对养老概念的医药龙头)、新能源汽车、5G通讯、半导体和芯片产业。“2018年以来,我们大幅提高了创业板的配置权重,目前创业板权重占比高达50%以上。”马澄告诉记者。
潘怡昌认为,创业板未来机会体现在创业板50上。“其中有很多公司都是在细分领域中占主导地位,具竞争优势,出现系统性回调时可能会带来机会。”潘怡昌向记者表示。
而创业板中的电子,医药板块是未来的大机会。“两个行业都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需求,政策支持和资源配套都具有优势。”潘怡昌表示。
康水跃则更看重新能源汽车行业和稀有资源板块。飞旋兄弟投资总经理陈旋看重的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配置了创业板,但现在总体仓位已经降到三成下方,创业板股票配置比例偏少。”陈旋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