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的这个春天,有了一丝不同于以往的躁动。
“独角兽”、“创蓝筹”成了近期股市的兴奋点,与之伴随的是创业板一次漂亮的V型反转。这背后,是从产业到二级市场参与者们看重的新逻辑——守望科技股的春天。从此次创业板上涨特点来看, 上涨的板块多为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类企业 ,2013年彼时创业板上涨板块主要为移动互联网、游戏等。
虽然,中小创指数高歌变奏的隐忧还在,但机构们似乎已经做好准备,“创蓝筹”、“科技牛”成为他们必须抓住的新机会。在这个意义上,这一次中小创指数的躁动,才是真正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意味。(杨颖桦)
在经历一个月的上攻态势后,创业板终于在3月14日迎来近期(2月12日至今)单日最大跌幅1.68%。同日,同样在近一个月内持续上升的乐视网(300104.SZ),当天公告称近期股票交易波动幅度较大,下午开市起停牌。
创业板在一个月内完成“V型反转”令市场倍感振奋,成交金额一度超1200亿。但此次是否会带来大票与中小票的风格切换,创业板未来能否走出长牛,仍然是市场投资者心中之疑。而记者从机构投资者采访了解到,创业板短期内性价比下降;从长期来看,科技类龙头股上行的趋势不会改变。
创业板迎喘息
3月14日创业板指尾盘跳水,最终以1.68%的跌幅收盘,当天成交额为837.9亿,这是创业板指在春节后的最大单日跌幅。
但此次回调在市场人士看来属意料之中,主要因为创业板上涨已有一个月。自创业板指在2月7日触底1571.47后,如今已经完成“V型反转”,3月12日一度收复失地1900点。
从成交量来看,3月12日创业板成交金额放量达到1222.08亿,与2015年3月的成交量接近。
对此,华南一家中型私募基金合伙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此轮创业板上攻,既有风格转换的因素,也有估值修复的因素。“一方面春节前创业板指经历猛跌后估值有修复动力;另一方面蓝筹股有上行压力,需要阶段性休息。”
广州一名中型私募投资经理称,政策对独角兽回归支持也是催化创业板此轮上攻的重要因素之一,“监管层对新经济企业着重支持,对独角兽持欢迎态度,提升了市场对创业板为首的科技企业的风险偏好。”
从此次创业板上涨特点来看,此次上涨的板块多为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类企业。对2月12日至今的涨跌幅统计,创业板涨幅超过25%的共有147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最多,各有37只与28只,合计占比44.22%。
其中还涉及“独角兽概念”或“工业互联网概念”,比如绿盟科技(300369.SZ)年初至今涨幅43.74%;东土科技(300353.SZ)39.85%;东方国信(300166.SZ)上涨33.15%;汉得信息(300170.SZ)上涨26.97%。
这与以往创业板上升主线的特点有不同。2013年彼时创业板上涨板块主要为移动互联网、游戏等。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夏表示,“我们正处在下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会把所有生产生活政务工具智能化,并组成网络。与之相关的产业将会进入新一轮技术上行周期。这个过程中,最受益的将会是提供”智能机器“”智联网+“服务,具备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的科技龙头公司。”
那么,此次创业板持续上行,是否意味着大票与中小票完成风格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