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新表示,未来结构调整基金的投资方向首先是引导国有资本结构布局调整。结构调整基金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更好地发挥央企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中坚骨干作用。同时,结构调整基金可以通过与央企合作,提前布局央企由于主业限制或者政策制约而无法快速布局的新产业和新业态,释放国有资本的活力,保障国有资本新鲜度。
其次,结构调整基金通过参与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引导非国有资本参与央企改制重组,实现股权多元化并积极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同时,通过股权投资引导和约束企业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决策和监督机制。
“未来结构调整基金将在第三代核电、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高端医疗、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重点投资,促进央企之间、央企与其他市场主体间的战略合作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并通过海外技术类并购整合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朱碧新指出,结构调整基金将主动为央企及国有骨干企业的产业升级、管理优化、机制创新和资产对接进行前瞻性投资布局,如消费升级、农业、健康养老、核心芯片技术、智能制造等。结构调整基金将通过并购、整合资源、引入优秀团队和体制机制、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行资源对接,促进结构调整,并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支持优质的国际并购和央企国际化经营项目,支持央企在核心技术、管理模式、新兴产业、高端制造和消费升级领域的国际化和市场化整合。
子基金方面,朱碧新表示,将与产业经验丰富、经营实力较强的央企共同搭建产业基金,引入市场化机制,激发现有团队的活力和动力,提升国有资本在重点行业的竞争能力。在国有资本实力薄弱、调整需求迫切的领域,与优秀的市场化机构设立子基金,使国有资本通过市场化子基金进入相关产业并了解其运行特征、关键要素和解决方案,推动与国有资产对接,实现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此外,通过在海外设立并购子基金等方式,拓展海外投资渠道并获得更多优质的一手项目资源。结构调整基金可以充当央企国际化经营的“排头兵”,完成收购后,根据需求和行业规划再进行资源整合,引导央企跨国经营良性发展。
加强风险管控
“结构调整基金的投资具有流动性较低、投资期限长和收益不确定等特点,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是基金成功运作并获取预期收益的重要保障。”朱碧新称,在风控方面,结构调整基金设计了双层投资决策机制,确保投资决策的谨慎性和高效性。管理公司内部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有权对单笔投资金额30亿元及以下的项目进行决策;30亿元以上的项目由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决策;单个子基金投资规模或单笔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超过基金注册资本15%的特殊或重大项目由基金股东会特别决议。
关于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朱碧新表示,公司风险法律部门负责全面风险控制,横向全程参与投资业务过程,对交易目标的估值合理性提出独立意见,将收益不确定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对基金每一个投资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查和风险评价,从投资和投后管理的每个环节揭示和防控风险。风险法律部纵向深入参与投资业务中的调查、谈判工作,提供法律上的可行性、合法性分析和法律风险分析,强化合同规范性审查,规范管理公司对外签署的各类合同。公司建立了外部律师库,充分利用外部律师协助进行交易结构设计和合同风险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