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看,第三方支付将回归支付本质。随着直连模式的终结,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清算功能将消失,同时长期存在争议的备付金存管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有助于促使其回归到支付业务的本质,更聚焦于开拓支付场景和提升客户体验。此外,所有支付机构统一对接网联后,还有望实现跨支付机构的转账和交易,进一步提升支付效率。
分不同机构来看。网联成立在短期内似乎更利好中小支付机构,因为统一与网联对接将有助于改善中小支付机构与银行独立谈判所存在的困境,成本也有望得到显著降低。对大支付机构而言,其原有的议价优势消失,凭借流量入口对数据信息的垄断地位也会被彻底打破。而且,考虑到大型机构的备付金存量规模较大,因备付金上存而减少的利息收入也会远大于中小支付机构。
不过,尽管网联成立对大支付机构的短期冲击似乎更明显,但从长期来看,支付市场“强者愈强”的格局不会有根本变化:
其一,大型支付机构的业务布局和收入来源更为多元化,直接来自支付和备付金利息的收入占比不高。反倒是许多中小机构,由于对备付金利息依赖程度较高,受到的冲击反倒更大;
其二,直联模式下,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有演变为“第二央行”的可能。也正因为此,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支付机构遭遇了越来越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网联成立可以大大缓解这种压力,并有助于大型支付机构进一步明确发展的路径和目标;
其三,从中长期看,大型支付机构的发展空间更大。支付业务本身盈利性不强,第三方支付机构真正核心的价值,一是入口,通过覆盖越来越广泛的交易场景,第三方支付既可以产生流量,也可以沉淀存量;二是基于这些流量所产生的数据的价值,为大型支付机构向金融科技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基础。金融科技的创新,无论是AI、云计算等技术层面还是智能投顾、征信风控、刷脸支付等业务层面都离不开数据和模型,而支付服务可以为其他金融业务应用提供各类数据(生活习惯、购物偏好、投资风格、收入水平,等等),在这方面,业已形成完整的互联网生态(电商、社交)的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显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2、对银行的影响
网联成立对商业银行的直接影响不大。正面看,银行降低了与支付机构一对一谈判的成本,尤其是对谈判力量偏弱的中小银行,网联的成立对加速互联网业务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负面的话,以往是每家支付机构单独与银行协商收费水平,而未来将由网联统一与银行进行议价,或会对银行手续费收入产生小幅的负面影响。
但从长远看,网联模式对商业银行的间接影响同样深远。一是与第三方支付相关的业务管理趋于规范,价格趋于统一,可以减少银行之间的不当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二是有望打破数据信息垄断。以往第三方支付作为流量入口,垄断了各种信息数据并进行封闭,降低了银行对客户信息的获取,不利于银行风险管理和产品的开发。在成立网联之后,数据信息将由支付机构转移到网联,并按一定规则,开放给相关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使用。当然具体情况,还需看网联的实际运作情况。
3、对银联的影响
对银联而言,网联的出现有喜有忧。喜的是第三方支付管理日趋规范,业务发展将回归本源,之前支付市场的混战有望告一段落;忧的是新的竞争对手正式产生,尤其是在第三方支付已经占据线上交易绝对主导的情况下,强势侵入银联传统的线下收单领域,且增长势头迅猛。在这种背景下,预计网联与银联在未来的直接竞争不可避免,从支付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风口似乎还不在银联这一方。如何求新求变、应对挑战,将会是银联未来最为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