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C919做控制律,难就难在这是第一次。”郑晓辉说,与国外相比,我国在飞行控制律算法方面的经验严重不足。一旦完成第一次设计,后续型号的设计就会容易许多。比如,空客A320也是第一次搞电传,到了330、340,只要在320的基础上调整,很快就能做出新的算法。
中国商飞为算法攻关团队开设了一趟专门班车,每天晚上10点钟开往地铁站。办公室里常备若干张折叠床,如果下班太晚,年轻人就直接睡在办公室。这间办公室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人周一至周五至少要加3天班,周六要加1天班,周一至周五正常下班时间是21点,所有人一视同仁,坚持至少两年。
每一次,团队把算法设计好,还要形成系统技术规范,全部翻译为英文后发给供应商,然后由供应商写软件代码。团队成员赵晶慧介绍,他们为C919设计的控制律共有4100多条英文需求、前前后后跟供应商开了200多次英语电话会议。
买不到的“疯狂”材料
在C919身上,先进材料首次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在它的“皮肤”上,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的用量分别达8.8%和12%,而此前在ARJ客机上的应用量仅有1%。ARJ的新材料,用于非承力结构,而C919使用在机身后段以及平尾等承力部位。对标波音737和空客A320两种型号的“竞争对手”,C919上先进复合材料的使用量也更多。
因此,C919被认为“在我国材料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公开资料显示,新材料使体型较大的C919减重7%以上。
中国商飞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标准材料设计研究部副部长袁宇慧告诉记者,飞机上使用的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耐腐蚀的特点,不仅能降低飞机的自重、增加载客量,而且还能减少后期维护的费用。
用材料科学专家、中南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邓运来的话来说,飞机的“皮肤”就是一代飞机的标志,“一代飞机,一代材料”。材料越轻、耐久性越佳,飞机的性能也就能随之上一个台阶。
而我国材料科学在世界上还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30多年前研制的运10民用机采用的就是“全金属质地”。C919目前使用的复合材料全都来自国外供应商,但在没有基本材料标准的情况下,即便向老外购买,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袁宇慧要做的,就是根据飞机性能需求,制订出C919每一个部位材料的选用标准。她告诉记者,世界上每一家飞机生产厂商生产的每一种型号飞机,都有一套专属的材料标准。这些材料标准,就像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一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买不到。
袁宇慧和团队花了4年时间才把C919材料的标准文字、内容部分基本确定,但具体到每个部位每种材料的纤维量、拉伸长度、树脂含量、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等数据,还要重新做实验,再用统计学算法得出合理值。这个合理值,既要保证符合C919的设计需求,也要具备生产的可能性,还要最终得到适航当局的认可。
这些年来,标准材料团队几乎每天都在设计、制造的一线调研。实操工程师会告诉他们,需要哪一种性能的材料,软一点、拉伸度强一些、质量轻一些……工程师们口中的“一点、一些”,到了材料师那里,就必须量化为具体参数。
这些参数,每一次都是由材料师通过实验室比对、实操测量等繁琐又枯燥的方式获得。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丰富的材料领域经验,袁宇慧团队目前已在指导中航工业下属的辅助材料生产企业和江苏一家民营企业进行材料优化和革新,“过去我们只会告诉他们要什么,做不出来就算了;现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可能出在哪个环节,可以如何改进。”
C929、C939梦想飞机已在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