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在2016年底突破“万家”,新三板市场的定位问题再度摆在眼前,这关系到如何厘清与A股的关系、创新层如何建设等问题。
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2017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到新三板定位问题,他表示新三板挂牌企业还需优化分层的制度和办法,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发挥土壤功能。让一批创新能力强、诚实守信、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够转板的就转板,不愿意转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绽放,这是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又一道风景线。
多名人士解读称,“土壤”即是基础层,“苗圃”代表着创新层;监管层明确了“苗圃”方向,即要发展创新层或新的层次,同时围绕“由苗成材”以及“成材后”,未来会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出台,比如转板。
深交所2月13日表示,把“推动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
新三板功能将含“预备军”
对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2017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围绕新三板的谈话, 华南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读,“土壤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成长的机会,苗圃则是对于部分企业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有预期地进行培养,苗圃今后就是创新层或者其他新的层次。”
深圳一家投资新三板的PE董事长亦有相似的解读,“土壤功能是基础,是培育优质企业的基地,给予充足的养分成长,养分就是指流动性、融资功能、规范化功能,所以新三板对于企业的实质培育功能要做好。苗圃功能就是要把好的企业挑选出来,也就是创新层,给予后续更多的关注和培育。”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月13日,共有10544家挂牌企业,其中950家企业属于创新层,总股本1024.79亿股。
然而,面对逐渐庞大的新三板市场,当下新三板市场亟待明确新市场定位,这影响到未来一系列制度设计。
多名人士表示,从此次监管工作会议内容可见,“预备板”或将成为新三板的定位之一,亦即是说,通过分层培育一批优质企业,这类企业符合要求可以转板到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完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衔接。
前述大型券商新三板负责人表示,从以往监管层多次正式谈话来看,监管层依然坚持新三板的独立市场地位。但他谈到,“苗圃”意味着阶段性,“苗子培育出来后,不能长期待在苗圃,最终要回到更广大的空间去成长。从这个意义来讲,未来应该要有相应的措施和制度出台来把这个事情做好。”
“从我理解来看,新三板是优质企业培育的早、中期,后期还是要到A股去发展。”前述私募董事长亦表示。
深圳一家小型券商投行总经理谈到,“从现在来看,新三板确实有这层‘预备板’的意思。不过无论是作为‘土壤’抑或板块的递延,我认为都是正常的,这要看新三板的发展定位。现实情况中很多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选择IPO或是等待转板制度。”
2月13日晚间,深交所表示,日前学习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会部署落实会议各项任务要求,其中将会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深化创业板改革,推动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广、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导向的优秀企业上市。
治理标准趋同A股
从2016年监管层对新三板采取频频行动来看,“严监管”、“规范化”是2016年的新三板的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