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证券分析师指出,12月利空因素较多,警惕市场情绪回落,深港通12月5日已经开通,不再成为市场上升动力;相反近期监管层对险资举牌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入场调查前海人寿、恒大人寿两家公司,并对相关业务进行了限制,对市场情绪具有一定的打压;12月美联储加息,也对市场情绪有较大的冲击效应。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震荡行情可能会让12月份成交量有一定回落,从而对券商经纪和自营业务产生影响。但目前来看,其他它市场指标表现仍然相对稳定,“自营业务投资收益在市场没有快速调整的情况下业绩波动区间相对有限”。
而从历史经验看,市场12月走势多空基本持平。统计显示,过去25年中,12月份上证指数上涨和下跌的次数分别为12和13,基本持平;但最近10年中,12月份上证指数上涨和下跌分别6次和4次,多方明显占优;最近3年也是涨以2比1领先于跌。此外,历史上的12月份出现超过10%大幅波动行情仅有7次,其中4次为上涨,3次为下跌。其中,涨幅最大的是2006年12月,涨27.45%,2014的12月涨幅20.57%次之;跌幅最大的是1993年的12月份,跌15.34%。
行业内部现分化趋势
震荡走势对券商业绩的直接影响尚待观察,但行情变化影响券商业绩的传导链条已非常明确。据东吴证券统计,从当前券商的收入结构来看,经纪、自营、两融、股权质押等与二级市场活跃度直接相关的业务收入占比长期保持在60%至85%区间。这意味着,券商“看天吃饭”行业特性并未有彻底改观。
不过券商行业内部已经出现分化趋势,有行业分析师强调,从近期券商业绩走势来看,大型券商得益于综合业务能力,在转型财富管理等趋势中具有一定先发优势;但部分券商已尝试转变“看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布局更多业务板块作为盈利增长点。
银河证券观点认为,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正在倒逼券商加快业务模式转型,切实实现从通道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变。大型综合券商和精品券商是未来行业的两条主线,“大型综合券商经纪业务稳居行业龙头,主动管理能力凸显,科技金融持续升级,综合实力强劲。同时精品券商在互联网金融布局深化,特色业务增长具备潜力。”
此外,随着IPO发行扩容,投行业务增长为券商业绩贡献了较大比例。整体来看,今年上市券商投行业绩增长显著,占营收比重不断提升。截至第三季度,投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5.74亿元,同比增长38.71%,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15年全年的8.01%升至15.55%。业内预计,若保持当前审批节奏,投行业务收入对小券商的业绩贡献弹性更大,长期则更利好项目储备充足、业务综合能力更强的大券商。
上海证券报告认为,券商整体业绩呈现环比向好趋势,但全年业绩较去年下降市场也已有预期。随着资本市场企稳,沪港通扩容以及深港通的开通,未来有望提振行业信心。从长期来看,证券公司的业务体系将逐步规范,风险体系逐步完善,促使证券公司合规经营。现在证券行业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提供了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