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扩容压力巨大。不仅新股以每周14—15家的罕见速度发行、上市,抽走了大量的市场热钱,而且,11月—12月是每年大小非减持的喷发期,抽血程度更甚于新股。
再次,国庆后的“秋抢”行情,从3004点—3301点,涨幅达10%,许多个股涨幅超30%。现已进入12月初,许多投资者有将胜利成果落袋为安,或逢高减磅的愿望,因而在大盘股拉升的同时,中小盘股反而接连出现下跌。
更令投资者忧心的是,叫了一年“狼来了”的美国加息,有很大可能在12月中旬成为“真狼”。届时,全球股市震荡难免,A股即便所处的时空不同,即便再抗跌,但是,大盘贸然进攻也是不合适宜的。
因此,最佳的走势是12月份大盘能回撤到3200点平台,继续震荡整理洗盘,将3200点上方的收盘天数,至少能超过11月份的23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届时才谋上方空间不迟。
3、最好的防御是选外生成长股。
中国股市历史上,大盘股行情只能是间歇性地发动,但难以持久。大盘股只能搭台,而不能唱主角。过度炒作大盘股,都没有好下场。这是中国股市90%都是50万元的中小投资者、85%是10万元以下的散户这一国情所决定的。
所以,投资大盘股的期望值要降低,短期能有超过银行利率的收益,就要见好就收。否则就会陷入长时间套牢。
举牌概念股,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在中国股市历史上,多半是“举牌游戏”。尤其是保险公司举牌,炒作的成分更大。因为保险公司是不可能成为控股股东,去经营实业,只能是一种财务投资和炒作。对此,人们务必谨防掉入陷阱。保监会副主席近期表示,“对个别险资激进的投资股权行为,要进行必要的干预”,这便是对投资者的风险提示。
每年年末,高送转行情都是市场的最大热点。但是,由于今年上市的次新股平均15个涨停板,涨幅高达577%,市盈率普遍炒高到80—100倍,股价偏高在80—130元。在这种情况下奢望高送转能够获利,实在是一厢情愿。
有人常问我,你不是向来看好小盘股的高成长和高扩张吗,怎么现在变了呢?我的回答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与时俱进、因时而异。
近期,新华网澄清市场10送30的高送转传言,带头每股分红利1.7元,两大交易所也对高送转公司提前调控监管,将使今年高送转行情大打折扣。
在我看来,与其看好举牌概念股,还不如看好借壳上市概念股。
我更看好的是国资改革概念股,包括央企改革股和地方国资改革股。
理由是:
第一,国资是国家最大的利益所在。据国资委信息,2015年中国的国有资产共119.2万亿,其中权益资产45.5万亿,折合6.6万亿美元,实力可排在世界第三强国(美国17万亿、中国11万亿、国资6.6万亿、日本4.7万亿).2017年,为抵消房地产投资和政府投资的减少,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国资改革将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第二、政府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的方针,核心是降杠杆,尤其是降低国有资产的债务率和杠杆率。所以,也必须通过国资改革、资产重组,提升国有资产质量,提高国有股股价才能实现此任务。
第三、国资改革中的混合所有制、让壳借壳,更是名副其实的股权转让概念。无论是拟议中的中国联通的混改,还是今年下半年上海国资委陆续推出的华谊集团、城投控股、三爱富、华鑫股份、上海电气等国改方案,无不是多元化创新模式,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外生成长性。
我认为,国资改革中的股权转让概念股,既能有效的防御12月份大盘可能出现的震荡,又是冬播的最佳品种,乃至是跨年度财富升值的聚宝盆。关键是要能忍受底部折磨术,有持股的定力,有低吸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