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对符合条件、规范实施的转型为PPP项目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财政部将在择优评选后,按照项目转型实际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规模的2%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纳入相关融资平台公司收入统一核算。
与中央的奖补规定相呼应,各地也制定出台了地方版的奖补政策。例如,贵州省对符合奖补条件的示范县、示范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和补助。其中新建示范项目按投资规模,给予最高70万元、最低40万元奖补资金,存量项目按实际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规模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补资金。
山东省对通过PPP模式化解存量债务的项目以及列入国家示范和省级示范项目,山东省财政分别按照每个项目70万元、50万元、40万元的标准,奖励项目所在市、县。扣除以上奖励后的资金,按因素法确定分配额度。每个县(市、区)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在密集的政策激励之下,PPP项目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项目落地也开始加速。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截至2016年7月30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入库的项目数量为10170个,入库项目金额约12万亿元。另外,6月底全国已经有总投资额1万亿元的PPP项目正式落地。截至8月末项目落地率23.8%,呈显著上升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新一轮全国性PPP热潮将掀起。与此同时,PPP也将迎来落地大考。金永祥表示,从2013年开始至今,我国PPP投资规模几乎每年都在翻倍,预计2017年还会继续增长超过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