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之年”源自聚焦问题的中国视野。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中国改革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的深层原因之一。肩负困难时刻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重任,中国将“问题导向”带入杭州峰会主题议题设置,为峰会拿出真正符合需求的公共产品奠定基础。“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切中世界经济病灶,鼓舞G20以战略远见和雄心携手合作。
“丰收之年”源自以己率人的中国方式。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行之以躬,深耕细作——中国深入推进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杭州峰会通过结构性改革有关文件产生引领;中国发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方立场文件》,将落实发展议程同“十三五”规划有机对接,对G20制定类似行动计划产生推动。
“丰收之年”源自开放包容的中国风格。不拒众流,方成江海。习近平主席在峰会期间介绍了中国的办会理念:“我们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外围对话,走进联合国,走进非盟总部,走进七十七国集团,走进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小岛国”。中国倾听各方利益诉求,对话覆盖了几乎所有联合国会员国。这一切,无不诠释“G20属于世界”的中国承诺,彰显“共同体意识”的哲学底色。
站在世界经济前行的关键点上,站在中国和世界命运的交汇点上,杭州峰会向世界传递出虽困难重重,却依然珍视合作、携手发展、追求共享的人类精神,这不仅是世界经济复苏的财富,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财富。
记者会上,习近平主席以一句诗结束讲话:“最忆是杭州,何日更重游”。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