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和发展水平差距也很大。一些地区交通不便,工作距离较远,车改涉及的情况也更复杂,因此,各地方的车改情况从实际出发,没有搞“一刀切”。
除西藏、新疆和新疆兵团按计划放宽进度要求以外,全国29个省份车改方案均已上报,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分六批全部审核批复。
目前,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湖北、广东、贵州等省份已基本完成省级机关车改,预计今年底,近20个省份可完成。家乡还没看到变化的网友不用担心,车改已“在路上”。
3、车改后会不会没车下乡了?
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事实上,这也是地方车改过程中决策层特别重视的问题。
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基于不同地区的省情、市情、县情,非常明确地指出:车改后,地方各级可保留一定数量的调研车辆,用于保障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及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处置突发事件。
至于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山区县和乡镇,政策也将有所倾斜,允许适当多保留调研专用车辆。此外,一些省份有关部门组织还向社会公开招标车辆租赁服务公司,用于保障普通公务出行和跨行政区域出差、下乡等公务。
今后下乡,一样不用担心无车可用。
4、车改后正常执法执勤会不会受影响?
这次车改,原则就是向基层执法一线倾斜。原则上规定,执法执勤用车按省级不超过30%、地市级不超过50%、县区及以下不超过60%保留。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原有车辆配备管理严格,或者已经压缩了车辆,或执法执勤涉及交通条件复杂等情况,保留比例可适当放宽,执法执勤任务较重的直辖市,则可以放宽到按市级50%—60%,区(县)及以下60%—70%执行。
通过由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转变,鼓励各地建立保留车辆集中管理平台和跨部门综合执法用车平台。车辆的使用效率提高了,正常的执法执勤工作也就自然不会受到影响。
5、级别低补贴少但外出多,还要自掏腰包么?
车改之后,一些基层公务员担心自己级别低但出行多,难道需要自己出钱补贴?
的确,这此车改的补贴标准是按照“行政级别越高出行越多”来设计的,但标准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允许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细化补贴标准,更符合当地实际。
而且,中央车改办还拿出了统筹资金来专门应对这个问题,充分考虑到这些级别低但出行多的公务员。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公务出行的差别,单位在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统筹一部分补贴,充分自主。
6、车改补贴会不会成为新的“变相福利”?
按照指导意见,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有人就问了,地方把车补标准“顶格”定为130%,岂不是“变相福利”?
实际情况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交通补贴分为3档,分别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而大多数省份则细分为4—8个不同档。现实中,可能有2-3档存在“顶格”情况,但不可能全部“顶格”。如广东分7档:正厅1690元,副厅1500元,正处1000元,副处800元,正科600元,副科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其中,只有正厅级达到了“顶格”的130%。
中央明确不允许地方完全按照上限制定标准。同时,省直机关和全省统算都必须达到7%以上的节支率(相当于采购资金的节约率),这也是为了避免这一补贴“福利化”。
7、会不会有领导又拿补贴又坐公车,两头占两头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