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一系列的维护措施也使许多古迹“旧貌换新颜”,如同新建一般。以杭州市西湖区138年历史的古刹弥陀寺为例,寺内极具历史鉴赏价值的珍贵摩崖石刻遭风雨侵蚀和苔藓覆盖,周边居民乱搭乱建致使整个社区变成372户人家的“棚户区”,不仅不利于文物保护,也伴随诸多安全隐患。经过综合整治和修缮,不但弥陀寺“重见天日”,以其为中心还形成了含7900平方米绿化景观、免费开放的文化休闲公园。
“我现在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的”,64岁的居民宣文英指着她身边的新房子说。这一排位于杭州市上城区馒头山社区凤凰新村10幢的房子白墙灰瓦,错落有致。每家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煤气管道也已经安装就绪。每户门口还放了几盆绿色植物,显得温馨别致。
馒头山社区改造前后对比。
空气更清洁 景观亮化更美丽
赵一德表示,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杭州对清洁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不限购、不限行,以鼓励市民使用电动汽车。到目前为止,全市投入了22131辆新能源汽车、1500辆新能源公交车,还投入了500辆纯电动汽车。
数据显示,杭州今年上半年PM2.5天气达标天数142天,同比增长了13天,达标率78%,提高了6.7%。
G20杭州峰会为城市景观亮化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工程除了突出了西湖的淡雅、运河的广阔以及钱塘江的奔放外,还对一些主要街道和小巷进行了改善灯光的工程,既为市民们增加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整体提升了城市景观。这一系列实惠实在的民生工程获得广大杭州市民的一致好评和称赞。值得一提的是,西湖的灯光操控已经运用了智慧控制系统。
来自澳大利亚的志愿者Tim在杭州东山弄社区教居民学英语。
社区热衷学外语 杭州市民增强获得感
“办好G20、当好东道主”,“服务G20、人人作贡献”等类似的标语在时下的杭州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杭州各社区为迎接G20杭州峰会纷纷掀起学习英语热潮。
东山弄社区居民童大爷说,杭州正在向国际化城市迈进,学习英语非常有必要。他说,“最近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英语日常会话和G20峰会常用语,我作为一名城市志愿者,希望能在峰会期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东山弄社区还出现了来自澳大利亚的国际志愿者Tim的身影。他说:“身在杭州,我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主办、筹备G20峰会的热情。居民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有一些是英语零基础,我会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有趣的话题或游戏活动项目,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除了在社区教英语,Tim还积极投身其他的志愿G20杭州峰会的活动,如录制城市形象英文宣传片等。
事实上,东山弄只是杭州市民人人投身服务G20的一个缩影,除了近4000名峰会志愿者外,杭州市共有注册志愿者152万人——追溯至2015年12月,至今已有超过100万名城市志愿者围绕服务G20峰会开展志愿服务行动。
杭州市市长张鸿铭说,一方面,峰会的顺利筹备,离不开杭州市民的热情参与;另一方面,峰会的筹备促进城市建设和改造,也为市民带来极大的获得感。
会展结合旅游 打造城市四个国际化
今年上半年杭州经济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GDP增速达10.8%,达5021.18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增长27.6%,旅游总收入增长15.8%,出口增长8.9%。跨境电商实验区成效明显,出口量26.82亿美元,增长4倍以上;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出口519亿元,增长了15.9%。
全球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城市、全球会议目的地城市、亚太地区重要门户枢纽城市、东方文化交流中心等,已成杭州追求的4个国际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