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证券新闻 >> 正文
监管日趋严格与明朗催化概念发展 国内真正落地尚有距离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6-8-1 11:04:12 点击数:
分享到:

智能投顾时代到来?国内真正落地尚有距离

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热门应用之一,“智能投顾”概念的炒作也水涨船高,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财富管理公司纷纷宣称要做智能投顾平台,目前该领域至少有二十多家竞争,其中不乏有京东金融、平安一账通、宜信投米APP等。

不过,目前国内真正能落地智能投顾概念的寥寥无几,大多数APP均是几个投资问题后生成用户风险评估报告,然后再推荐一些基金或P2P产品。

张辉表示,智能投顾最早来源于国外Wealthfront、Betterment公司,其目的在于提供自动化的资产管理服务,为投资提供符合其风险偏好的投资建议。他认为,目前柜内金融资产类别太少了,“债、各种衍生品金融类别太少,实际分配不到什么资产类别上面去,就是股票或者一些P2P资产类别”。

实际上,智能投顾平台就是借助计算机和量化交易技术,为经过问卷评估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资产组合建议,提供的服务包括股票配置、债券配置、股票期权操作、房地产资产配置等。

“真正的智能投顾要满足几个条件”,宜信智能理财投米RA首席投资官王福星对新快报记者表示,首先就是要“跨区域、多资产”。好的智能理财有全球跨区域跨资产的资产配置能力;还要“低成本”,能够“个人化”。好的智能理财能够根据个人投资者主观风险能力、客观风险能力做到私人定制资产配置服务;要做到“全透明”和“全数字”。

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智能投顾目前在国内刚刚起步,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主要受制于技术和市场两个因素。

首先就是技术壁垒,报告认为,智能投顾需要算法支撑,针对不同的咨询应用合适的算法。成熟有效的算法对开发团队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国内公司在技术开发及量化投资经验上相对薄弱,在算法模型方面和美国仍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在用户风险偏好收集方面,不少公司设计出了易于普通投资者信息收集的电子问卷;但在投资模型方面,更多仍处于“黑匣子”状态,是否真正运用先进算法不得而知。

凌山也表示,构建投资组合模型的能力,才是该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模型给出的投资标的能否与客户风险偏好进行良好的匹配是衡量智能投顾产品的重要条件。

此外,市场培育尚需一段时间,张辉表示,智能投顾或者其他的量化、对冲等投资方式,虽然风险确定,但周期长,收益相对主观投资来说并不高,“国内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尚未成熟,相对倾向跟风、炒主题,以期获得高收益。”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