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说法,中新融泽相关人士6月下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候表示,他们并不是只想作为简单的财务投资者。“如果作为财务投资者,即便是从前几年荃银高科的业绩状况来说,似乎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作为荃银高科的战略投资者,我们希望将在农业领域的资源储备、投融资的平台优势与荃银高科的种业行业积累打通,提升其在行业领域的竞争优势(爱基,净值,资讯)和市场地位,从而实现荃银高科有基本面支撑的中长期市值成长。”
但是,中新融泽并没有如期获得定向发行的股权。
2014年7月25日,中新融泽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受让陈金节等10名股东合计持有790.4039万股荃银高科;此后,中新融泽又分别于7月28日和8月27日受让了刘家芬、郑霞合计70万股,以及高健持有的191.04万股;10月30日,中新融泽再度受让了李成荃持有的200万股。
通过上述4次受让,中新融泽持有荃银高科的1251.4439万股,股权占比达到7.90%,彼时,中新融泽的主要负责人是喻炜。
但是,“中新融泽采用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式对荃银高科进行战略投资”等9项议案却在2014年8月8日股东大会被否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荃银高科此前的董事会表决之时,公司当时第一大股东持股1803.6万股的贾桂兰,对涉及荃银高科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所有议案投了反对票。因此,其在股东会上否决上述议案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此次被否,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时,中新融泽表示,“当时,董事长张琴引入我们成为战略投资人,我们也一直保持与张琴的沟通,具体情况是由张琴出面沟通,我们不太清楚。”
正是这一次否决,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埋下了隐患。
缘何放弃董事席位
按照当初的想法,中新融创资本“同意在未来成立人民币5-10亿元的产业并购基金,努力扩大荃银高科在种业领域优质资产的收购规模”,但是这个产业基金至今都没有成立。
“原本他们答应受让部分股东股权之后,就成立,但是受让完成之后,他们并没有成立这个基金。我们显然对他们还是不够了解,互相之间不具备信任关系,双方在很多问题上都存在分歧,例如公司骨干股权激励,一开始他们是支持的,但是后来就不愿意了。”上述荃银高科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此之外,“在那次股东会上,还有增加他们董事席位的议案,结果对方都没有派人来参加表决。我们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何不来参会?”
这已是2015年2月的事情,荃银高科提名喻炜进入董事会。但是,这项议案在2015年第一次股东大会上被否决。
在上述高管看来,中新融泽自己都放弃了参会投票,“我们还能怎么办?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反对股权激励,而是反对股权激励的对象。双方的信任基础在这个时候就几乎瓦解了,实际上我们之前还是让他们进了高管,专门负责投资这一块。”
这位高管就是喻炜,他在2015年1月27日成为荃银高科副总经理,但是因为董事提名议案被否,他在2015年5月初提出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对此,中新融泽方面则表示,“我们希望成立基金来进行产业整合,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采用资本的方式反哺行业,无论改善治理结构和产业发展都是非常利好的。然而公司各方在治理理念上未达成一致,公司亦非我们一家所有,基金没有成立我们也已尽力。”
对于当初的董事被否一事,中新融泽方面则表示,“当时董事会调整有两个空缺,这两个名额是我们作为战略投资人进入时候约定由我们提名,但对公司治理理念不一致,造成对方以弃权的方式否定了我们的董事会提名方案。我们虽然是副总身份,但无法有效参与公司管理。”
彼时,荃银高科2015年实施了“10转10”利润分配方案,中新融泽持股变成2502.8878万股,持股比例依旧为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