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资更是抢先一步用真金白银驰援企业。截至目前,包括深圳在内,山东、福建、四川、河南等十余个省市的国资,均已下场接手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提供流动性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8日,今年以来已经发生了40起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变更成国资事件,其中9月份以来就有16起,这些公司多为市值在50亿以下的民营企业。
以科陆电子为例,科陆电子股价持续下行,直至2018年6月11日,实控人已将所持股份全部质押,再无补仓能力。控股股东的质押风险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经营能力,如实控人被强行平仓,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运营瘫痪,随后具有国资背景的远致投资作为战略投资人,积极恢复公司授信额度,有利于提升公司信用等级和融资环境。
新时代证券分析师孙金钜认为,国资入场给大股东股权质押跌破平仓线带来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引入国资可以给上市公司提供增信,降低挤兑的风险;另一方面,引入资金降低杠杆,帮助大股东解除流动性危机,帮助上市公司回归正常经营。
国资入股后,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危机已经暂时解除。公开信息显示,部分6、7月份股权质押已触及平仓线的上市公司,至今并未发生实质平仓,而另外部分公司获得国资驰援后,股东已陆续解除质押,目前质押比例明显降低。
地方政府动作频频
在深圳用数百亿元探索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风险的方法之后,各地政府也纷纷行动起来。
东莞市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优秀的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积极征求上市企业意见,为企业经营及融资谋划发展路径,为解决流动性难题提供多方渠道和措施。北京证监局也走访海淀区政府商讨帮助海淀区股票质押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化解风险等问题。为了解决东方园林债务处理问题,北京证监局发建议函至17家券商、1家资管公司、8家银行、2家信托,建议给予公司化解风险时间,暂不采取强平措施。
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夏认为,三季度单季有24家企业的56只债券违约,涉及违约债券余额为524.5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债务违约占比80%,由于民营企业过度依赖并购重组,盲目扩大杠杆,在政府去杠杆的压力下,导致部分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在此背景下,国有资本、地方政府介入民营公司,旨在改善公司流动性风险,并同时改善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产业格局。
“随着多方力量的参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稳定市场的预期。”张夏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即便有监管层对券商股权质押平仓的处置进行了窗口指导,但若市场继续走弱,高比例质押的上市公司爆雷可能性便会陡然增加,因而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