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下有小的耿女士,今年“双11”最大的一笔“剁手”,是给家里老人下单的欧洲游。“85后”夫妇杨帆两口子,一晚上花掉了2万元购买名牌服装。白领小蔡则咬咬牙花了3000来块,买下了自己心仪很久的戴森吹风机,“网上都说女朋友生气只需要送一台戴森吹风机就能哄好,现在我要自己犒劳自己!”
两百多元一斤的新西兰银鳕鱼、“让男人也爱上做家务”的网红款进口吸尘器,五千元的床垫……在各家平台销售火爆的清单里,人们除了趁着促销囤下一年半载的刚需品以外,奢侈品或轻奢品、高端护肤、进口生鲜等高端消费品出镜率越来越高。
进口商品等高端消费越来越火爆的一个例证是,网易考拉海购平台11月11日当天销售额达去年同日的4倍,大牌护肤品、高端小家电、轻奢箱包成了销量最高的产品类别。
在高端消费增长背后,是对电商服务能力的不断升级的考验。
购买了价格不菲的进口生鲜,却担心在运送过程中温度不达标变质——今后,这样的担忧将逐渐消失。“双11”前夕,京东生鲜上线智慧温控全程可视服务。全国上百个城市的消费者购买了生鲜品后,就能在后台随时监控、查询到自己所买生鲜品的实时温度,而这全依赖装载这些生鲜品的智能保温箱。目前,这样的智能保温箱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投入使用。
“虽然零点抢购时,购物车里好几件商品都被秒光,但是还有货的那些商品支付顺利,一点卡顿也没有,比前几年好多了。”一口气在天猫买了三四十件商品的消费者杨帆说。支付宝数据显示,11月11日当天,支付高峰时其后台一秒钟处理了25.6万笔支付。
不只是支付,每年“双11”,支付、物流、客服等服务的投入都成倍增长。“昨天下单的十几件商品,现在全都发货了,有的已经送到家了。”一些消费者反映,相比往年抢购之后望眼欲穿的物流体验,今年物流明显有所提速。天猫负责人透露,今年,为满足消费者持续猛增的需求,大量智能机器人组成的“新物种”,已经渗透到天猫“双11”的各个角落,挑选货品、导购推荐、客服、仓库管理、物流配送……它们开始和人类一起,协同完成各项任务,大大提升了“双11”的服务效率。
相关新闻
实体店搭车“双 11”引顾客回流
“双11”不再仅仅是电商的狂欢日。今年“双11”,北京很多实体卖场不仅在促销时间、优惠力度上与电商不相上下,还通过触网实现了线上下单、线下取货。
离11日凌晨不到半小时,林女士没有像往年一样守在电脑前,而是坐在商场里试鞋子,在收银台为一双打五折的皮鞋付款后,她赶紧拿出手机,在零点到来前再往购物车里加点日用品。这天,崇文门新世界百货“60小时不打烊”活动拉开帷幕,线上线下同时“血拼”成为林女士的别样体验。“商场里衣服能直接试穿,现在做活动,价钱也跟网上的差不多。”林女士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商场内到处挂有打折的招牌,一些店门口贴着“‘双11’线上线下,价格同享”的提示。“当季新款一般只有实体店有。”“零点之前5折限时抢购。”导购们忙个不停。当天晚上,银泰百货也将闭店时间延迟到11日凌晨2点,线下商品与天猫同等价格开展抢购。
西部马华的拉面表演秀,北京金丰餐饮的独轮车刀削面、气球切肉绝活儿,老字号茶汤李的茶汤表演……11日上午,在市民的围观下,丰台万达广场一层上演了一场餐饮绝活儿表演,京城50多家餐饮、食品老字号品牌掀起了北京餐饮“双11”互联网美食节,消费者在抢打折券的同时,还有机会亲身感受老字号餐饮文化。
如今,“双11”的主题不再仅仅是“买买买”,商家也开始打造多元化的体验互动,让曾经略带忧伤的“光棍节”真正演变成了全民“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