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以自贸港立国的国家,新加坡的优势主要在技术创新。比如早在1989年,它就推出了全国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贸易网。这个网络有多厉害呢?囊括了海关、税务、安全等逾35个相关部门,这样一来,原来需要向多个部门分别提交的文件,就只需要提交一次就够了;原本需2至7天的通关时间,理论上可以缩短至1分钟。
香港的经验,则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自由。首先,整个香港行政区,就是一个自由贸易港,除了四个税号(酒类、烟草与香烟、碳氢油类、甲醇)以外的所有货物的进出都可以享受零关税。其次,在香港设立任何形式的公司所需要的注册成本很低,外商投资者可以持股100%,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资金都可以进出。
事实上,香港已经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对我国建设自贸港的参考价值非常高。
我国已经提交自贸港建设相关方案的,是上海和宁波,但在投资、建设环境上,都与香港、新加坡等有一定差距。
机遇
那么,在此基础上,中国的自贸港建设要走出一条怎样的路?
上海市有关领导的说法是,自贸港的建设,目标不止于贸易自身,其初步设想是以贸易带动产业,“要把巨大贸易量带来的巨大附加值留下”。
巨大贸易量怎么来?巨大附加值又指什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崔凡认为,其核心在于——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在目前阶段,国内建设自由贸易港首先应该大力吸引转口贸易,更多地集聚商品物流以及供应链企业;“但发展本地贸易、转口贸易并不是终点——离岸贸易、离岸金融或将是自由贸易港政策最终大发展方向。”
何为离岸贸易?一般来说,它分为两个部分:“转手商贸活动”和“与离岸交易有关的商品服务”。
举个例子,香港的甲公司需要从内地进口布料转卖给美国的品牌商,这个过程中,布料这一货物并没有进出香港,货物直接从内地运往了美国,但从物权上来说,它在贸易过程中属于甲公司。这一过程就称为“转手商贸活动”;还是甲公司,但这次我不直接参与买卖,只是帮助买家和卖家寻找货源、推广市场、协商价格、安排装运等,相当于一个中间商,这就是“与离岸交易有关的商品服务”。
这些都可以称之为离岸贸易,前者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纳入货物贸易统计,后者纳入服务贸易统计。相较于传统的转口贸易,它的物理成本更低,而且对地理位置等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信息源,世界各地的生意都能做。无疑能够带来巨大的贸易量和资金量。
拿香港来说,2015年,香港的离岸贸易规模已经达到了4.33万亿港币,占其年度贸易总量的55%。
总量一大,其附加值作用就会凸显。
“当我们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企业来这里做生意之后,我们手上的商品和信息流的价值,将不可估量。”在崔凡看来,离岸贸易的终极意义,在于其带来的信息和数据流,这里面包括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物流信息、商家信息等。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尤其有利于离岸贸易的发展。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单纯的出口和国内市场开放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当下的中国要做的,是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出发,综合利用全球资源,布局更高水平的价值链平台。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有利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居于更加优势的位置。”
桥头堡
从这一角度出发,自贸港无疑具有重大的领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