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股票市场上的韭菜比率有多高呢?
以数据为例,截至2016年12月,A股流通市值不超过10万的账户占比为72%(参见图2)。也就是说,如果以账户市值不超过10万为韭菜的标志,那么股票市场上韭菜的占比达到72%,即大约你周围10个炒股的人里面有7个是韭菜。
反过来思考,通过炒股来实现财富自由的几率有多高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市值超过千万的账户占比,截至2016年12月,超过1000万的账户个数为6.36万户,在所有A股账户中占比仅为0.13%(参见图2),也就是说,通过炒股实现财富自由的概率基本上是千里挑一。
考虑到很多市场参与者可能在投资失败后注销账户、彻底离开市场,再考虑到千万账户也许是先财富自由再来炒股,而不是一分一分把账户从零炒到千万级别的,这样通过炒股把账户做到千万级别的实际占比应该更低,说是万里挑一应该不为过。
韭菜特征3:处处留情
韭菜第三个特征,就是看别人投什么赚钱就跟着投什么,不知道坚持做一个品种、积累自己的经验。2015年看别人配资炒股就跟着一起炒股,2016年看别人买房子就跟着炒房,2017年看别人炒螺纹钢就跟着一起炒螺纹钢。虽然实现了投资的多样化,但每次都是行情的末尾才上车,结果每个品种都投成了接盘侠。
文章开头已经提到了2015年股市最疯狂的时候才开始配资炒股的例子,现在炒螺纹钢的人也是一样。比如最近期货圈的传奇人物傅海棠讲述自己的投资经历——2016年凭着1000多万的本金炒期货炒到了10亿身家。如果这时你怀着财富自由的梦想也跟着去炒螺纹钢,那有很大的概率炒成接盘侠。比如观察螺纹钢和铁矿石的持仓量数据,3月13日以后持仓量有比较快速的下降,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主力在兑现收益并且离场(参见图3)。
其实,看傅海棠的演讲,他本身也有韭菜的特征,比如他说自己的投资逻辑就是看见便宜的东西就去买。然而,投资里有所谓的价值陷阱(value trap),一个东西可能已经跌了很多了,但如果这时你觉着便宜就去抄底,它可以跌得更多。
像螺纹钢,就从2011年年中持续下跌到2015年年底,如果你在2013年或者2014年觉得螺纹钢价格很便宜就去抄底,后果就是跟傅海棠一样,2016年以前的每一年都是巨亏。
但傅海棠至少是一个“专一”的韭菜,人家只做期货,所以最终可以等到韭菜花开——虽然2016年以前亏到底裤都没了,但2016年终于等到机会,一下子实现了巨额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