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数十年的城镇化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城市过度集聚,造成“规模不经济”,甚至是城市病,最典型的就是北京。部分区域、城市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比如中西部缺乏有带动力的中心城市。
陈耀认为,城市群旨在解决资源的过度集中或分散的问题,通过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形成一种新的规模效应。对内加快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布,对外发挥不同规模城市功能作用,更科学有效地吸纳人口和产业。
划定城市和城市群边界
《通知》提出,各地要立足地方实际,抓住突出矛盾,针对阻碍城市群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抓紧研究并完成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通知》明确了城市群规划编制的“七大主要任务”,具体为:明确城市群空间范围和发展定位、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和城市功能分工、促进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市群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城市群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和创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在城市群空间范围和发展定位方面,要明确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具体到县),确定城市群在国际国内格局中的发展定位和未来发展目标。在城市群空间格局和城市功能分工方面,则要根据城市群空间格局、发展基础和潜力,确定各主要城市功能定位,提出各主要城市人口规模目标和建设用地控制面积。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对城市群和城市空间范围、发展定位的严格明确,有助于避免城市或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摊大饼”、盲目同质化等扭曲现象。
“这 七大任务 基本上也就抓住了痛点。”丁力指出,城市群建设发展重点需要解决阻碍城市间资源流动的各种壁垒。
随着城市扩张,城市间的链接趋势非常猛,但阻力也不小,如行政隔阂、利益竞争等,如何解决这些“老问题”,将成城市群规划编制和落实过程中关键。
《通知》也要求,规划要充分梳理阻碍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和突出矛盾,提出促进城市群市场体系、生态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跨区域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和管理协调模式。
丁力建议,政府应在推动城市群建设发展中把握好规划尺度,提供必要的引导,做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衔接。除此之外,更多应让市场来主导城市群建设发展,比如通过产业互补加快城市融合,实现真正的“抱团”发展。
此外,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质量,我国城市群都显得滞后,这也是此轮政策的出发点,未来仍将大力探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