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使用技巧 >> 炒股百科 >>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2017年货币政策偏紧
作者:huangli 更新时间:2016-12-9 9:38:22 点击数:
分享到: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最近央行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银监会要求将理财产品纳入广义信贷等监管要求趋严。加上季节性因素,临近年末,银行为达到监管层流动性指标考核要求,开始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造成年末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12月8日,国泰君安董事总经理周文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年末资金面紧张的核心点在于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稳健的基调。央行干预外汇投放,投放外币、回收人民币,对市场造成较显著的压力;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央行并没有做太多资金的投放。

至于央行为何收紧货币,周文渊表示,短期货币政策更多强调去杠杆,降低金融机构杠杆率,来维持资产价格稳定,包括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随着下半年全社会系统性物价的上升,央行货币政策要比上半年紧。

资金成本上升、监管趋严,金融机构加紧去杠杆。近年来,由于资金成本较低、投资收益下降明显,金融机构同业存款规模扩张明显,机构互相投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循环,即所谓的“脱实就虚”。

12月5日,穆迪金融机构部助理副总裁尹劲桦在一公开论坛上表示,银行通过购买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通过应收款项类投资等,互相投资对方的资产。比如,截至2014年末,同业理财投资者,即银行购买其他银行理财占比规模为3%;到2016年上半年,这个比重已经提高到15%。个别股份制银行存量理财中,可能有30%-40%是卖给了其他银行。

周文渊表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资金收益和成本就明显倒挂,大量资金流入债市,就是在博将来资金成本会进一步走低。而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收紧,金融机构加快去杠杆,机构大量卖出债券,导致债券价格大跌,收益率上行明显。

明年政策如何应对?

中信证券固收分析师明明报告表示,债市这场大跌主要是忽视央行“防风险,去杠杆”的政策意图,或者说逐利的市场永远在博弈,试图与央行掰手腕,甚至笃定央行不敢轻易收紧货币政策,在此之下挑战政策意图,也难以实现自身的主动去杠杆。

明明进一步指出,一方面,货币政策面临内部期限错配下,催生不断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高企的债市杠杆;另一方面,也面临美联储加息压制下汇率贬值预期和资本外流压力的加大。这一背景下,货币政策逐渐转向新的以“量价分离,缩短放长”为特点的非典型紧缩,使得市场资金供给也发生变化。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都出现了收紧的拐点。随着近期美元走强,人民币汇率贬至新低,资金流出压力加大。中国央行进行锁短放长的操作,抬升资金成本。测算央行投放资金的平均成本已从2%左右升至2.7%以上。市场资金成本缓慢抬升,中国货币政策短期呈现收紧的态势。

近期流动性拐点已现,明年形势如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中长期来看,中国货币政策会维持稳健偏紧的状态。明年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央行会谨慎对待加息,如果加息,意味着货币政策明显转向。

周文渊表示,2017年一季度货币政策会偏紧,上半年没有宽松的空间。但2017年下半年如何,还要看实体经济状况,如果经济持续下滑,不排除货币政策会有所放松的可能。

而明年政策如何走,还要看2017年决策层对经济增速的定位。年末有更多分析人士指出,无需追求过高经济增速,应该加快改革进展。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在经济面临短期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采取6%-7%的区间目标,从而避免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造成的长期问题。

徐忠表示,从我国情况看,在边际上,债务扩张对杠杆率的推升效应,已明显超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2010年GDP每增长1亿元,对应债务增加2.14亿元,2015年每新增1亿元GDP对应的新增债务则猛升至4.06亿元。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