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斌表示,深港通开通后的资金规模还很难预测。但从沪港通的实践情况来看,额度是富余的,不需要用总额度进行风险管控。而针对每日额度的相关规定,祁斌表示,从沪港通经验来看,暂时没有调整的必要性,并且《联合公告》里也留出了空间。
8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除打通了港深市场外,还优化现有互联互通,包括取消了总额度限制。深港通每日额度与沪港通现行标准一致,两地交易所可根据运营情况对投资额度进行调整。
对于开通深港通将给香港经济带来的影响。祁斌表示,深港通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沪港通的升级版。深港通的开通,一方面将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会支持香港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中国证监会对企业境外上市进行了大规模的简政放权改革。考虑到香港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市场的繁荣,深港通的开通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具有支持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香港经济的支持。
而对由于估值差价带来的两地股市的震动。祁斌表示,客观来说,内地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相对较高,但是也有其合理性,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成长性比较好。深港通开通后对市场的影响应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两地市场分别有自己的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群体,市场定价机制不一样;
二是,深交所创业板和港交所创业板企业的本质、特性和行业发展前景也不一样;
三是,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投资者的看法和信心。
祁斌认为,深港通的开通与相关板块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化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是决定作用。他表示,对于深港通开通后给两地股市带来的影响在内部已经研究过,将做好各种监管和风险防范的预案。
此外,有记者问到,美元加息预期升温,人民币有贬值压力。监管部门会否担心深港通成为资金外流的渠道?祁斌表示,过去两年间,沪港通开通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周期:包括加息周期、人民币贬值周期,目前看来还比较稳定。未来,中国证监会将配合人民银行共同密切关注这个的发展。
继深港通之后,有媒体也对沪伦通的进展情况表示关心。资料显示,去年底,中英双方正式启动沪伦通的可行性研究。祁斌表示,目前相关工作推进正常,并取得一定进展。双方交易所就沪伦通的可行性等方案和相关细则进行了反复磋商,双方监管机构也就监管合作和监管互认进行了商讨。未来双方将视情况择机对外公布研究成果。并根据研究成果商定下一步合作的方式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