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在有色、钢铁、煤炭行业的试水和推进效果,正在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上一步步被推演。
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经济任务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期货市场对供给侧改革推进效果及政策的针对性不断作出信号反馈。
在煤焦钢尤其是钢铁产业方面,以钢材为代表的供给侧改革核心品种已经经历了一轮过山车行情,目前维持较高价位振荡。在日前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华泰期货等主办的2016年第四届西南(重庆)煤焦钢市场研讨会上,业内专家及研究人士对今年煤焦钢行情进行了分析展望,并对如何利用期货市场助力自身经营展开积极研讨。
市场波动加剧供给侧改革贯穿今年煤焦钢行情
今年年初,政策对煤炭、焦化、钢铁行业寄予莫大关注,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钢铁价格经历了一轮过山车行情。
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12月17日,螺纹钢综合价格指数为1871点,创最低水平纪录。随后市场启动大幅反弹行情,截至4月25日,该指数上涨约1200点,涨幅约64%。此后价格开始调整,截至目前该指数报2282点,较峰值回落近810点,上涨幅度26%。
对于3、4月份煤焦钢市场的强势表现,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波行情中,综合钢材价格指数创下2011年以来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反弹,这是典型短期供需错配,同时也是供给侧改革下去库存、去杠杆(供应)和稳增长(需求)的结果。
在期价波动背后,企业利润逐渐好转,4月份以来煤焦钢企业开始有利润,据不完全统计,吨钢利润达1000元,吨焦炭利润也上百元。尤其是在行情波动下,对于能够较好利用煤焦品种进行期现结合操作的企业来说,现货下跌时,期货可为煤焦钢企业“雪中送炭”;现货上涨时,期货可为煤焦钢企业“锦上添花”。
以焦化企业为例,华泰期货研究所煤焦钢研究员尉俊毅表示,焦化企业从2014年3月开始持续亏损,直到2016年4月份开始扭亏为盈。据了解,煤焦钢产业链中的焦化企业一直都在“夹缝中求生存”。尤其是民营的独立焦化企业无论从议价能力还是从市场规模来看,相比于主要以国有为主的煤炭企业及钢厂均处于“弱势”。
“在全产业链市场均较好的情况下,焦化企业可以从钢厂的‘高利润’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强势的煤炭企业可能将焦化企业分得的一杯羹进行瓜分,令焦化企业实际获得的利润并不多。”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部负责人张贵川表示,在市场较差时,焦化企业原料端成本会因煤炭企业挺价而“居高不下”,产品销售价格会因钢厂打压而不断走低,即形成了市场好的时候焦化企业利润不高,市场差的时候焦化企业亏损严重的局面。
防风险保利润期货工具成企业“恒温柜”
作为能够分散和规避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期货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实体企业除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自救外,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脱困、提升生命力。
一方面,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期货价格变化有效反映了市场供求基本面,企业有了决策依据和参考,可以有效调节产能安排生产。另一方面,通过灵活运用期货工具,企业能够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丰富经营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
北京黑石创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拥有三家焦化厂,焦炭年产量合计350万吨,年洗煤能力500万吨,焦煤年贸易量200万吨,年进口焦煤100万吨。该公司首席投资官吉宏坤向记者介绍了今年的操作案例。
首先是焦煤期货1605合约上的套保操作。“今年我们以每吨77美元订购一船16万吨的进口焦煤,合到盘面价格是每吨600元。当时盘面的价格在每吨610元至620元波动,我们在每吨615元的均价做了卖出保值、锁定了每吨15元的利润。而后煤炭价格上涨,现货和期货价格出现了错位。进口煤从每吨77美元最高涨到了近每吨100美元,进口煤实现了每吨50元至160元的利润,现货上共实现了1000多万元的利润。而期货盘面价格最终稳定在了每吨620元,之前也给我们每吨615元以下的平仓机会。期货上基本打平。”吉宏坤说。其次是焦炭1609合约上套保动作。“6月27日至7月1日,焦炭价格在930元日至每吨987元波动。当时,每吨930元的价格已经是升水仓单价格,我们于是进行了卖出期货储存现货的操作,在期货上涨的这段时间现货价格曾出现了每吨20元的下跌行情,期货价格在每吨987元时我们期货的空单成本在每吨960元,现货销售价格转换成仓单价格是每吨910元,这样就锁定了每吨50元的交割利润。”他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