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司最近5年没有什么丑闻,尤其是财务数据不能做假。
6)最好所选股票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但是要避免过多机构投资者扎堆的现象,同时要注意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应该是在增加而不是减少;或者公司管理层有回购的动作。
7)一旦筛选出公司股票后,就要尽量多察看与这家公司有关的所有新闻信息,同时对每一个公司的关键变量作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4、看股本
按照资金量的大小,选择流通盘适中的股票(须注意熊市的流通性都会变差)。
1)5000万流通股的股票,一般易于500万元资金的进出。
2)1亿-5亿流通股的股票,一般易于1000-5000万元资金的进出。
3)10亿流通股的股票,一般易于1亿元资金的进出。
5、看价格
高价股的上升空间有限,且因为估值过高而有风险,但因为优质而稳定,所以可以少量候选;低价股则可能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市场不信任它,但因为价格低而将来易于翻倍,所以可以少量候选;应集中选择中等价格、市盈率适中、股性较活、价值低估的股票品种。
但需要注意,在不同的市道,高、中、低价格的股票是会整体发生上移或下移的。
6、看股性
看个股历史最高、最低价区间,最近趋势波的最高、最低价区间,上涨和下跌的频率,每一次上涨波的幅度、每一次下跌波的幅度,单日最大涨、跌幅度,当前趋势相对于上一波幅的涨跌幅度,以及同其他个股的活跃性对比情况。职业交易者做的就是活跃性强、流通盘适中的股票。
7、看技术
挑选那些比大盘趋势更强势的股票,只要个股相对强度指标连续一周比大盘差,那么就可以剔除该股票。但要注意,与你打交道的是个股而不是大盘,大盘只能用来参考,而不能用来决定个股的命运。同时也要注意,板块强弱比大盘强弱更适合于判断个股的涨跌动向。
8、看主力
1)目标股被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增减情况。
2)十大流通股的增减状况。
3)看目标股的涨跌异动公告,分析机构席位和游资营业部的动向。
4)分析主力持仓成本的转换情况。
9、看股权
1)看股权结构状态,高管持股有无增减变化。
2)看有无新增股、转赠股、限售股上市。
3)看有无B股或H股,及其动态。
4)看总股本是否全部转为流通股。
——以上股票池的筛选方式可作为中、长线交易者的参考。也可将这个股票池里的股票分为三类:主要类为有主力机构参与的高成长性股票,次要类为有主力机构参与的新兴行业股票和次新股股票,再次类为有主力机构参与的重组类股票和冷门股。其候选比例可为6:2:2。当然,对于不喜欢筛选股票的交易者而言,也可以一年瞄准几个重大重点题材股做足。这样的股票炒作时间长,跟风强,成交量大,股性活跃,且比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