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产税改革或存利好
2017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接近17亿平方米,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受此影响,房地产相关税收也在攀升。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4910亿元,同比增长14.2%;土地增值税4911亿元,同比增长16.6%;房产税2604亿元,同比增长17.3%;城镇土地使用税2360亿元,同比增长4.6%。仅有规模相对不大的耕地占用税出现同比下滑。
实际上,房地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止于税收一项。土地出让金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据财政部统计,2017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2059亿元,同比增长40.7%,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此外,由于房地产涉及多个上下游产业,对于建筑、建材、家装等行业的带动作用同样明显。如2017年海口市建筑业实现税收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10.9%。当年,海口市的工业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小幅增长,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和软件业等行业税收均出现下降。
由于房地产业对地方财政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该现象往往被称为“房地产财政”或“土地财政”。上海易居研究院将土地财政收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房地产税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五个税种)收入和土地出让金。
按照该机构的统计,2017年,上述两项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7.7%,较2016年上升7.1个百分点。时隔两年后,重回45%以上。
上海易居研究院还指出,利用土地换取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还包括: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低价转让工业用地进行招商引资,而后享受外资企业带来的税收效应;以大拆大建的方式进行城市扩张,享受由城市扩张、土地占用以及房地产开发带来的税收;以土地储备中心、政府性公司和开发区为载体享受向银行进行土地抵押融资的收入。
不同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其中,三四线城市因产业聚集程度不足、棚改规模偏大等,被认为依赖性相对较高。
上海易居研究院指出,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决定了未来房地产市场难以像过去一样为地方财政带来源源不断且保持增长的收入,房地产市场将转为存量市场,土地财政不是长久之计。
分析人士5月3日指出,对房地产企业而言,税负偏重是一直以来较有争议的话题。目前来看,房企的税赋比重相对固定,但随着房地产税改革的推进,未来房企总体税赋压力将有所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