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该报告收集到16个典型地区(城市)今年以来月度新增个人消费贷款走势,这些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宁波、福建、浙江、江苏、四川、广东、河北、辽宁、内蒙古、青海、山东、甘肃。数据显示,全国多个地区都有消费贷款异常增加现象,其中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四川、河北等六地区的月度新增个人消费贷款5月份以来都出现明显攀升,按照此前估算的3700亿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来看,九成新增异常贷款出现在上述六个地区,说明这些区域有消费贷流入楼市现象。供图/视觉中国
新闻内存
四地严查消费贷大事记
9月初
北京银监局和央行营业管理部发布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自查工作,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
9月13日
江苏要求,各商业银行在非住房消费贷款用途审查上要谨慎发放长期、大额、不指明用途的消费贷款,严禁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借贷资金的个人消费贷款。对于无法查实首付款来源的客户,要求借款人提供未使用商业性借款资金充当首付款的书面诚信保证,经查实诚信保证不实的,将记入征信不良记录。
9月15日
深圳发文明确要求,除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以外的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包括房商通、抵质押额度贷款等),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不得以未解除抵押的房产抵押(二次抵押)发放个人消费贷款。
9月20日
继北京、江苏、深圳三地监管部门先后发文后,广州也加入到严查消费贷进楼市的行列。
财经观察
消费贷不收紧 楼市调控效果难落实
今年以来,政府严控楼市,通过提高首付比例、调整房贷利率、控制贷款额度等手段抑制炒房需求。以北京为例,“3·17新政”后,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5%,二套普通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60%,非普通自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80%。北京地区银行已经多次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目前首套房贷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5%-10%成为主流。据预测,今年北京地区全年的个人房贷增量会比去年减少1000亿元左右。
对购房者而言,首付款调高,银行房贷变难,资金需求更加紧迫。对银行而言,房贷利率低,不如消费贷利润高。对第三方中介而言,如果帮客户贷款成功还可以从中收取高额手续费。可以说,每一个参与方都有足够的利益驱动让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目前各地楼市调控政策加码趋势持续,市场出现明显的平稳现象,房贷及其他流入房地产的贷款额度是影响房价走势的最关键指标,从趋势看也逐渐开始趋紧,这有利于房地产调控的落地,收紧的房贷叠加房地产调控约束房价上涨作用更加明显。虽然房地产行业严格调控,但从银行看,部分银行依然有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特别是消费贷款增量大部分进入房地产市场。信贷是决定短期房价的最关键因素,目前看信贷收紧趋势下短期房价调控压力较大。如果消费贷不收紧,房地产调控效果难以落实。
张大伟认为,决定2017年三季度以后房地产市场走势的核心因素是:从个人端看是消费信贷抑制程度,从企业端看是信托抑制程度。从各地开始围堵消费贷政策看,体现了楼市调控是打地鼠,只要冒头就要调控。房地产乱象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管住了银行金融,也就管住了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