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环保特别是雾霾问题的挑战。应对这个挑战,李克强在之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了五条措施,要打一场“蓝天保卫战”。
李克强表示,治理雾霾要重点对着燃煤、尾气排放、扬尘等。同时他坦言:“有科学家说,雾霾的形成机理我们还没完全搞透,中国北方冬季的雾霾在全世界都是特殊的。当然,这个因素我不便在这儿讲,科学家还要做充分的论证。”国家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
创业就业
不会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
在李克强的心里,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最大的民生。”在记者会上,他提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细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有一项是抬高的,那就是今年我们要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我们之所以要有6.5%左右的经济增速,稳增长主要还是要保就业。”
“我们完全有能力扩大就业,不会也不允许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李克强对此很自信,但是他也坦言今年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高校毕业生将创历史新高达到795万,另外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对此李克强认为,“我们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铁饭碗。”这一点他尤为看重,“这里我还想请记者朋友包括外国记者能够多报道中国的就业岗位是靠自己创出来的。”
总理关心的创业问题,媒体同样关心。有记者提问,“双创”的热情是否会持久。李克强表示,三年多来,每天平均有4万个以上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双创”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是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的。“我和有些外国的领导人,还并不是小国,谈到这件事,他很惊讶,这相当于他们国家中小微企业的总量。”总理表示,中国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高技能的人才,与8亿左右的劳动力结合起来,能创造的财富、激发的能量难以估算。他同时认为,“双创”和许多新事物一样,发展过程当中一些方面、一些企业会遇到曲折,但是大方向是正确的。
提到就业问题,有一类人不应被忘记,那就是在积极推进去产能过程中需要转岗安置的职工。对此,李克强表示,这个问题是在去产能过程中最受关心的,中央财政拿了10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员工转岗安置,并且要求地方政府配套。去年,有72万去过剩产能过程当中的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总而言之,把职工安置好还是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化解和淘汰过剩产能中最关键的问题。
根据李克强提到的数据,今年去产能还要扩大到煤电领域,累计可能会有近百万人需要安置。“刚才我讲了‘双创’带动了大量新的就业,实际上也转移了许多传统动能的就业,催生了新的就业岗位。”同时,李克强对提问的路透社记者打趣道,“如果你是一名煤矿工人,这个矿被淘汰,我看你有很强的、灵活的就业能力,我建议你到新动能去。”
体制改革
力争今年减税降费达到万亿
四年多来,“简政放权”一直是本届政府主抓的工作。李克强表示,虽然已经完成了本届政府成立之初确定的任务,过程中却发现政府确实管了一些不该管、也不应属于自己管的事情,它束缚了市场主体的手脚,降低了行政效率,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不仅是审批权,还有名目繁多的奇葩证明等,都属于简政放权要继续推进的内容。
简言之,就是要向依法依规的市场主体发出“前行、前行、再前行”的信号;向依靠劳动创业创新者亮起“可以、可以、再可以”的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