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期货合约及规则草案首次亮相市场 大商所详解乙二醇期货合约及规则草案
在2016第12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的“大连商品交易所专场活动”上,乙二醇期货合约及规则草案率先亮相市场。大商所工业品事业部总监陈纬表示,乙二醇期货在合约设计上顺应了现货格局,选择在华东、华南等主要消费及贸易集散地设置交割仓库,并根据其为散装液化品的特点,设计了“送货上门”的厂库仓单制度。此外,增设了门槛指标,以区分乙烯法及煤制乙二醇产品。
陈纬指出,从乙二醇现货市场发展情况看,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市场规模大,企业数量多,产业地位十分重要。2015年我国乙二醇消费量约为1266.7万吨,占全球消费量一半以上,按均价6000元/吨的价格计算,市场规模约760亿元;2015年,国内乙二醇上游的生产企业共29家。从进口及贸易环节看,参与乙二醇进口的企业有400多家,在张家港等乙二醇物流集散地,参与交易的中小型贸易企业达1000多家。从下游消费企业看,仅聚酯企业的数量就超过了100家,其中产能在30万吨以上的约50家。
二是对外依存度高,进口集中在江浙地区。2015年乙二醇进口量为877万吨,进口依存度约69%。其中,江苏和浙江是最大的乙二醇进口省份之一。
三是价格波动较大,平均利润低,行业避险需求较为强烈。
在交割质量标准方面,陈纬表示,乙二醇期货以国标为基础,增设部分指标。乙二醇作为一种生产技术比较成熟的化工产品,其质量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现行的乙二醇国家标准为《工业用乙二醇(GB/T4649-2008)》,是现货贸易的主流标准,国内生产企业的出厂标准也大多遵照国标执行。同时,考虑现货贸易习惯,大商所在设计乙二醇交割质量标准时,增设了氯离子指标。
陈纬强调,虽然现行国标中氯离子含量为非必检指标,但现货贸易中,氯离子含量基本为必检指标,且下一代国标修订中也拟将加入该项指标。此外,乙二醇中的微量无机氯主要来自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氯离子对不锈钢反应器和储罐的耐腐蚀性影响很大,长时间存储会造成反应器或管道严重损坏,对下游聚合工艺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增设了氯离子指标。
陈纬指出,因为下游聚酯企业对煤制乙二醇尚未全面接受,煤制乙二醇产量很小、占市场份额比较低,且暂时无法达到交割标准,故煤制乙二醇产品暂无法用来交割。而为区分乙烯法及煤制乙二醇产品,乙二醇期货增设了门槛指标,在交割质量标准中添加了1,2-丁二醇、碳酸乙烯酯等杂质指标。因此,对于部分聚酯企业而言,大可不必担心煤制乙二醇进入交割。
据陈纬介绍,大商所为顺应乙二醇现货格局,选择在华东、华南等主要消费及贸易集散地设置交割区域。从乙二醇上游供给看,生产和进口都集中在以江浙沪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8%;进口也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两省,进口占比达84%。此外,江浙地区也是我国乙二醇储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当地贸易商数量众多,乙二醇现货贸易非常活跃。
从下游消费看,乙二醇的消费主要集中于江浙沪以及粤闽等东部沿海地区。华东的江苏、浙江两省是我国聚酯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乙二醇消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占全国总消费量的约73%。此外,福建、广东等华南沿海地区也聚集了一定规模的聚酯产业,是我国第二大乙二醇消费地区,约占我国消费总量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