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应急领域的辰安科技,2017年3月发布第一期1亿元、涉及450名员工的员工持股计划(董监高占比三成),杠杆比例为1:1,目前计划已实施完成。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以来,公司业绩实现长足进步,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49%、589.87%。对于今年上半年业绩的劲增,公司副总裁兼董秘吴鹏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海外项目以及正在执行的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项目的推动。
“从流程上讲,国企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相对比较复杂。不过,一旦决定推进落实,当然希望对业绩和市值起到积极作用。”某央企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推出持股计划并不仅仅是为了稳定股价,主要还是为了绑定企业上下的利益以持续提升公司经营水平,并从这一层面向投资者传递信心。
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37%、120.75%、165.42%的安徽水利(现拟更名安徽建工)即是如此。作为地方国企改革标杆企业,安徽水利2016年3月宣布,通过吸收合并建工集团以实现建工集团整体上市,募配对象就包括安徽水利2016年度员工持股计划。截至今年6月12日,安徽水利2016年度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比例为5.39%。
类似的还有岳阳林纸,自2015年6月披露定增预案及员工持股计划以来,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发展。据公告,近200人的员工持股计划募资上限为1.5亿元,资金来源均为员工合法薪酬、自筹资金等合法的途径,锁定期36个月。
从业绩表现看,2015年的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岳阳林纸,2016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72%,2017年为311%,今年一季度高达4686%。有市场人士表示,岳阳林纸是通过央企改革实现华丽转身的典型例子。
此外,南洋科技、老白干酒等地方国企均是受益于此。
有受访的国企上市公司表示,在首次涉足员工持股计划后,等相关股份限售期结束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第二期计划。此外,也会考虑进行股权激励。
一位地方国企上市公司证券代表说:“员工持股计划侧重绑定普通员工,股权激励侧重对管理层的激励,作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工具,两个维度同时推进有利于多层次的激励机制,这是我们正在研究推进的。”
浮亏案例占多数
4年过去,这些上市国企员工持股计划的盈亏情况如何?统计数据显示,已经完成购买的案例浮盈相对较少,大多数目前处于浮亏状态,其中包括部分亏损离场的员工持股计划。
比如五粮液,公司今年4月完成定增,以21.64元/股(前复权后为20.81元)的价格向包括包括国泰君安资管计划、君享五粮液1号等不超过10名投资者募资18.15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等三个项目。其中五粮液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委托的国泰君安资管计划认购份额最多,达2370万股,认购金额为5.13亿元,占发行后总股本的0.61%。按最新股价计算,该员工持股计划的认购浮盈率超2倍,浮盈约11亿元。
再看辰安科技,截至2017年8月18日收盘,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已通过二级市场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方式累计买入公司股票256.6万股,成交金额1.01亿元,成交均价39.67元/股,买入成本前复权后目前的浮盈率达65%以上。
格力电器、招商银行、老白干酒、紫光股份等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目前也浮盈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