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共享单车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行业中的众多玩家形成了梯队和阵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共享单车品牌近30个,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其中由摩拜单车、ofo领衔第一梯队,发展势头迅猛;永安行等第二梯队品牌迎头赶上。
立足国内探索海外
当业务运营初见规模以及市场培育逐渐成熟,无论是共享充电宝还是共享单车企业,已经表现出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野心,将现有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公开信息显示,ofo目前已为全球5个国家超150座城市上亿用户提供超20亿次出行服务。摩拜已经在全球5个国家超150个城市投放超过600万辆智能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价值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得到爆发式增长,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和覆盖速度每天都在刷新,但共享单车的“出海记”能否顺利实施,还要看共享单车企业能否适应海外市场的水土,企业需针对国外市场的差异性对症下药,制定合适的运营模式。
共享单车频繁出海对共享充电宝企业布局海外市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内市场不断被分隔,提前抢占海外市场也是共享充电宝企业寻求发展的方式之一。9月,来电借助旅行平台拓展华人市场,主要接入旅行平台所覆盖的地接社、车辆等场景,同时,来电瞄准了印度尼西亚市场,通过与一家印度尼西亚公司股权合作的方式成立新公司和新品牌,并实现了支付方式的本地化,开始逐渐尝试在海外市场进行本地化运营。
尚未开垦的海外市场给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有分析指出,企业进军海外时,要注意与当地政府协作,并考虑当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在对国家和城市文化、城市道路、交通设置、基础设施等综和因素进行系统了解后,再有针对性地投放。
阵痛期出局者频现
共享经济风光无限时,“下半场”与“洗牌期”也成为目前共享行业的高频词,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企业已出现分水岭,一些玩家备受资本青睐,一些玩家则接连出局。共享充电宝企业接连被曝出裁员、资金链断裂以及项目终止等信息,共享单车则已经进入了大鱼吃小鱼或抱团取暖的合并阶段。
今年9月,Hi电成为行业内首个因裁员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共享充电宝企业。10月,乐电LeDian宣布停止运营,回收所有的共享充电宝设备并撤出原有的铺设场所。11月,美团点评关停“共享充电宝”试点项目,手握餐饮企业资源的美团点评并未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后起之秀。
同样,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缤纷”的共享单车也开始逐渐褪色。悟空单车退出市场;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合并;酷骑、小蓝运营权转手,共享单车企业的淘汰赛愈演愈烈。
有观点认为,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到了洗牌中期,除了类似悟空单车和3Vbike这样未具规模的企业直接被淘汰外,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也开始进入淘汰赛,禁投令的发布证明了共享单车的需求量已到天花板,二线企业的生存空间很有限,它们面临的不是合并就是淘汰。
多家企业暴露出的运营问题也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为规范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8月3日,交通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车辆标准化、平台运营规范、停放投放等问题上做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