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全部4次上调发生之后,随着其后工业增加值相对前期出现放缓,逆回购利率旋即由此前上调转为下调。“细观历史,2012年以来的逆回购利率上调往往与防风险、去杠杆或防泡沫等有关。”鲁政委分析称,1月份新增信贷具有“量最大”和“超上年”两大特征。如果1月份新增信贷再创新高的情形在2017年继续重演,很可能令“防泡沫”的工作更为被动。
稳健中性仍是主基调
鲁政委认为,与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在短期内具有极强的刚性相比,逆回购利率直接影响银行间流动性,且方向转换更为灵活,使央行能够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进退自如。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撰文称,货币政策要“保持总量稳定,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调节好货币闸门。”
“由于存、贷款基准目前仍然是绝大部分贷款的定价基准,其上调将立刻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包括大量的存量贷款融资成本);同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具有极强的刚性,一旦调整便很难在一年半载内迅速逆转。”鲁政委分析称,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刚性不同,逆回购利率的上下调整更为灵活,其变动向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传导更为间接,所需时间更长,非常适合作为临时性的手段来使用。
“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通胀压力有限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尚不具备转向的基础。稳健中性仍将是未来一个时期货币政策的主旋律。”鲁政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