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大乃至全球第一大规模的房地产公司,没有人会质疑万科吸引资本抢夺的价值。掌控万科,不但能成为房地产行业第一,甚至有可能收获一个万亿市值的上市平台。
万科股争上演到现在,随着角色的增多和转变,这场争夺已经演变成了一场资本游戏。
恒大入局之前,万科股权之争主要集中在万科管理层、宝能系、华润三大主角上。一切因果也由其而生。
掌握万科运营管理话语权的管理层,在万科成立至2014年的30年间并未付出主动行动去完善公司股权制度。而占据万科第一大股东地位十余年的华润,作为有背景优势且占据董事会席位的央企,却又长年未参与到万科实质管理中。
在资本市场,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且股权高度分散,或许就已经是万科遭遇狙击的“原罪”。
万科管理层并非没有认识到股权结构的隐患。2014年,郁亮提及“门口野蛮人”的警示与盈安合伙人的成立,正式其欲巩固话语权的行为。然而,过分保守的增持与对公司层面回购计划的执行不力,让其错失了最好时机。
而控股地位遭遇颠覆的华润,在宝能系持续增持之时,同样因为种种顾虑也没有出手迎击。
为了保卫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嫌隙落地而生。当所有权与管理权都遭遇颠覆危险时,一场各谋其利的斗争避无可避,决裂也就在所难免。
究竟是资本无情还是企业亟需良治?万科股权之争纷纷扰扰延续一年,这场由中国最大房地产企业股权博弈而引发的产权、规则与情怀大讨论愈加激烈,众议鼎沸。
而这些在不久前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所提出的问题或许是所有关注万科地产界人士都需要思考的: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平衡资本的力量与职业经理人团队?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要如何摸索出让股东话语权和职业经理人的专业能力能够形成协调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