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股、转送股本的负面效应。成熟的上市公司、稳健的公司董事会制定其分配政策是以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对后期经营业绩的预测为根据的,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上市公司进入市场也还不久,因而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制定分配预案的做法还不很规范,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上市不久的新股板块上。由于这些公司在发行新股时都获得了较高的股票溢价收入,超过股票面值的这部分溢价收入被记入资本公积,因而尽管这些公司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可能不多,但都有较高的资本公积,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是这些公司常用的做法。虽然转增股本能够博得目前的流通股股东的欢心,但由于转增股本与送股一样,都有摊薄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的效应,势必会影响下年度的利润分配以及下年度的每股盈利指标。某上市公司2005年每股收益0.42元,这还包括了股票发行时申购资金的冻结利息,却也出台了10送1转增9的分配预案。如果该公司2006年经营业绩比2005年没有大的改善的话,该分配方案实施后,2006年的每股收益将是0.20元左右。另一家上市公司2005年每股净资产2.50元,分配方案10送4转增6。这样分配后2006年年初的每股净资产实际上只有1.20元左右,这1.20元中l元是股本,留下的0.20元是每股所拥有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也就是下次还可以分配或转增的部分,可见已是少得可怜。
总之,对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来说,要辩证地看待送股和转送股本。一般来说,在新兴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比较喜欢用股票股利和转增股本的方式进行分配,以迎合投资者;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较多采用现金股利方式进行利润分配,以保证股东收益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