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商用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建立以产品碳足迹为导向的企业绿色低碳水平评价制度。
证监会核发企业债转常规后首批注册批文 5单项目计划募资350亿元
企业债转常规后首批注册批文来了。据证监会网站11月22日消息,证监会对5单企业债券项目履行了注册程序,计划募集资金合计350亿元,主要投向轨道交通建设、节能环保、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领域,积极发挥企业债券服务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的作用。
年内退市家数已超去年 A股优胜劣汰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一个进退有序的资本市场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22日,今年以来已经有46家公司退市,其中44家为强制退市,1家吸收合并退市,1家主动退市,数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创历史新高。
规范变更募资投向“圈钱套利”
虽然在解释为何更改募资用途时,不少公司都表示是为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对公司经营有利”,似乎变更募资用途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实际影响并非如此轻描淡写。比如,有的公司偷偷挪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并在信息披露时弄虚作假,侵犯了投资者知情权;还有的公司擅自更改资金用途,对主营业务产生严重影响,连带投资者一起承担风险等。
荣耀:将通过IPO登陆资本市场 吴晖接任董事长
文件称:“为实现公司下一阶段的战略发展,公司将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吸引多元化资本进入,通过首发上市推动公司登陆资本市场。随着公司走向公开市场的规划逐步启动实施,公司董事会将按照上市公司标准进行调整,董事会成员逐步多元化,以适应公司在新发展阶段的治理需要和监管需要。”
年内40余家公司“摘星脱帽” 风险未必完全解除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逾40家公司撤销ST或*ST,或者“摘星脱帽”。其中,沪市公司中有8家撤销ST,7家撤销*ST。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摘星脱帽”意味着公司出现积极的变化,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基本面已经出现根本好转,投资者仍需要注意来自于公司自身和市场竞争的风险。投资者在面对“摘星脱帽”的公司时,需要谨慎审慎,认真分析公司基本面,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四部门: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指出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提出“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工作推进制度机制”“抓紧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实施措施”“组织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