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阳光在近日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时称,公司目前具备第三代制冷剂年产能6万吨,其中R32年产能3万吨、R134a年产能1万吨、R125年产能2万吨。随着配额制基准期结束,预计2023年第三代新型环保制冷剂价格将迎来拐点,公司的第三代制冷剂业务将扭亏为盈,为企业贡献利润增长点。
在行业竞争力方面,拥有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头部企业显然更有优势。“无水氢氟酸是氟制冷剂的重要原料,占氟制冷剂的生产成本约30%。制冷剂头部企业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比直接外购原材料可以节约成本10%至20%。”一位氟化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A股上市公司中,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等生产制冷剂的氟化工企业都已形成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并且具备一定的产品及差异化优势。
近期,巨化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第三代制冷剂产能为39.74万吨,处于全球龙头地位,近三年第三代制冷剂销量位于行业首位,预计所获配额有望位居前列。据了解,公司制冷剂上游原材料烷烃氯化物、烯烃氯化物可完全自给,无水氢氟酸自给度达到40%。
“公司的制冷剂布局主要在内蒙古地区,成本优势明显,同时公司和其他同行还是差异化竞争,在产品结构上有所不同。目前第三代制冷剂的格局已经形成,不能再新增产能,我们的目标就是利用北方区域的优势,不断把成本做低。”永和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配额管理将在立法层面落地,中小型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淘汰,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国内一家制冷剂龙头企业的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