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康勇介绍,从上游制氢来看,电解水制氢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氢能生产方式,特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是目前众多氢气来源方案中碳排放最低的工艺,与全球低碳减排的能源发展趋势最为吻合,而电价和电解槽成本是实现绿氢规模化生产的关键。
从中游储能和运输来看,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已进入商业应用阶段,而有机液态储氢、固体材料储氢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在下游应用场景方面,目前,工业和交通为主要应用领域,建筑、发电和供热等领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交通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
《规划》中提到的氢能产业发展阶段目标中也对氢燃料电池车有了具体的规划。《规划》要求,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
“2025年5万辆的保有量大概率会超额完成,这也是市场共识。”弘毅投资(深圳)公司董事总经理、弘毅绿创基金创始合伙人陈文表示,目前氢能产业进入了市场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技术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将是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的关键。现阶段,绿色产业的投资更多需要往早期阶段侧重,更加侧重技术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