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目前碳酸锂主要以美元计价。在墨柯眼中,美国月度CPI决定了美元的实际币值,影响着碳酸锂的价格。据美国劳工部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8.3%。墨柯表示,美国月度CPI大概率不会再增长了,但降下去也不容易。
而看需求预期的话,墨柯认为它相对稳定。“多数人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50万辆,不会超预期。这种情况下,碳酸锂价格其实很难上去,所以我认为今年剩余时间碳酸锂价格会稳定在47万元-50万元/吨,个别时间点可能会突破50万,但不会成为常态。”墨柯说。
如今,碳酸锂价格再次突破50万元/吨,对正极材料和更下游的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来说,是否意味着更大的成本压力?
墨柯认为,目前整个锂电池产业链的成本传导机制已经日益畅通,材料和电池环节对碳酸锂涨价的“关心程度”总体会下降,对应的下游车企成为了资源涨价的承受方,当然最终是消费者买单。
据浙商证券统计,今年3月以来已经有超过30个汽车品牌上调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包括比亚迪、特斯拉、小鹏、哪吒、零跑、赛力斯等等,涨价幅度从1000元到3万多元不等。
而大部分车企的涨价原因都包括原材料的上涨,如比亚迪3月15日发布的《关于车型价格调整说明》中就表示:受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不等。
那么当碳酸锂价格创新高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会出现新一轮的“涨价潮”?
墨柯认为:“如果不涨价,车企的财务报表会更难看。但如果涨价,则面临销量下滑的风险。”
事实上,由于高企的原材料成本,许多新能源车企今年都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如小鹏汽车,上半年总营收148.91亿元,同比增长121.85%,但净利润却亏损了44.02亿元,亏幅同比扩大122.18%。理想汽车上半年总营收182.95亿元,同比增长112.38%,净利润亏损6.29亿元,亏幅比去年同期扩大5.61%。
从今年上半年整体情况来看,除了特斯拉和电池自给自足的比亚迪之外,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面临着盈利难题。当它们成为碳酸锂涨价的“承受方”之后,是否会把成本压力进一步传递到消费者头上?对新能源车企来说,这或是一道“要销量还是要利润”的选择题。
不过,从此前几轮涨价潮的反馈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尚未受到涨价的过多影响。中泰证券9月15日的一份研报显示,电动车涨价后终端需求仍然表现强劲,产业链成本传导压力将进一步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