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上某今年业绩领先的基金经理透露,对持仓结构进行了微调。“新能源板块短期涨幅较大,存在估值消化压力。近期在加紧调研,寻找更有性价比的标的。不过,现在是年底排名关键时期,大部分基金经理会比较慎重,不会轻易对自己的重仓股进行砸盘。”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多数基金经理认为新能源行业长期发展空间广阔,但从股价情况来看,上游资源和中游电池制造板块已反映得较为充分,需要寻找更具性价比优势的细分赛道。
深圳红筹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邹奕表示,今年新能源车、锂电板块表现突出,市场对高景气及确定性给了较高的估值溢价,交易结构上表现得比较拥挤。“我们认为,新能源车行业景气度确定性较高,在排除高估值溢价的波动性风险后,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今年行业内机会主要体现在整车厂及锂电产业链,未来在上游材料成本企稳、需求向上、供应链重塑的过程中,汽车业整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新能源运营商等方向仍将有较多机会。”
神爱前的看法也较为相似。他认为,新能源车产业链环节供需紧张的阶段已经过去,随着产能的逐渐释放,行业竞争格局可能加剧。长期竞争格局良好公司的估值可能明显上升,需要关注估值风险。不过,新能源车在全球范围的渗透率仅10%左右,行业成长空间广阔,整体上仍具有不错的投资价值。此外,今年上游价格上涨压制了需求,随着中上游产能的逐步释放,下游需求将会得到满足,利润弹性将逐步释放出来。接下来,神爱前看好光伏、风电、储能和能源建设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富国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王园园态度比较谨慎。“新能源车整体承受一定的估值压力,因此呈现高位震荡态势。新能源车、光伏等板块虽然产业趋势很好,市场空间很大,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但短期来看需要些时间来消化估值压力。新能源车这个板块值得长期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忽视短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