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权益类基金大扩容的同时,基金公司在热门赛道上的布局却略显拥挤。以被动指数型基金为例,目前市场上已存在34只名称中含有新能源字样的基金、41只名称中含有医药字样的基金、36只名称中含有消费字样的基金。不仅如此,目前正在走审批流程的基金中,还有不少新能源、消费、医药、科技等热门赛道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高级分析师赵威认为,这是因为赛道型产品特点较为鲜明,在结构性行情中更容易“出圈”。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公募基金数量已经达到8320只,基金管理人共有151家,行业竞争激烈。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在被动管理型基金发展上,基金公司只有聚焦更为细分的行业、特定的主题赛道,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占据相对的高地。而在主动管理型产品方面,基金公司还须靠业绩说话,提升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水平、基金公司投研团队实力是至关重要的。
有基金经理认为,同类产品扎堆发行是行业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这种竞争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也带来了相当大的选择困扰。
赵威提示投资者要坚持长期视角,谨慎参与赛道型产品投资。在他看来,今年如果经常看业绩排名,会发现许多赛道型产品排在前列,非常拥挤。但要注意的是,短期来看总会有某一个细分赛道独占鳌头,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概率问题。从长期来看,几乎没有一个细分赛道的业绩可以一直排名居前,此起彼伏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