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规模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净值化转型,此前备受上市公司青睐的保本型产品加速退场。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国银行新发理财产品收益类型以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为主,占比为97.19%,同比增长32.35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型占比2.34%,同比下降28.68个百分点;保证收益型占比0.47%,同比减少3.68个百分点。随着资管新规的持续推进,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下降明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压缩。央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35万亿元,今年在经历小幅回升后再度跌破去年年末的水平。
刘银平认为,接下来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增减的概率都不大。第一,结构性存款成本较高,收益率要远高于同期的普通定存和大额存单利率,且结构性存款仍然在强监管之下,规模不会像2020年上半年之前那样大幅增长;第二,银行揽储竞争愈加激烈,保本理财即将全面退出,银行对结构性存款仍有一定依赖性,尤其是中小型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