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上,从更为长期的维度来看,金城医药股价自2020年7月底达到年内高点后,开始连续四个月的下滑,截至1月21日,股价已经累计跌幅近50%,几近腰斩。
事实上,金城医药、爱迪尔的业绩表现只是年报披露期商誉爆雷潮的一角。
统计发现,一千余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中,有75家企业在公告中提及商誉减值损失。
其中如*ST众泰因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准备预计亏损22亿元-33亿元;华东重机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7亿元至9亿元,高伟达2020年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在6.45亿元和7.94亿元之间;合康新材预计公司2020年会对收购北京华泰润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所形成剩余的商誉计提减值……
“在2018年A股商誉减值创下历史新高后,市场产生极大关注,2019年商誉减值压力已得到缓解,但仍有较高商誉需进一步消化。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实体经济遭遇重创,2020年年报中商誉减值压力或再度来袭,需要警惕。”沪上一家中型券商策略分析师受访指出。
根据记者统计,截至2020年三季报,A股全市场商誉总量合计1.28万亿,较2019年三季度的1.39万亿规模也明显下滑,但部分上市公司和行业板块商誉压力仍不容小觑。
数据显示,A股市场目前商誉规模超过4亿的企业合计14家,其中美的集团商誉规模最高,为289.28亿元,紧随其后的潍柴动力商誉规模为242.51亿元,第三名海尔智家商誉规模也达到233.44亿元。
而从商誉占总市值比例来看,截至1月21日收盘,有3家企业商誉规模占总市值比例超过了100%,分别是海航科技、数知科技、锦泓集团,比例分别为208.59%、148.71%和146.52%,三公司商誉规模则分别为153.24亿元、61.86亿元和18.27亿元。
从行业分布上看,医药生物、传媒、计算机、电子、非银金融是商誉最高的板块,商誉规模分别达到1508.19亿元、1226.05亿元、1080.44亿元、942.63亿元、879.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