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份,通威股份抛出200亿元的高效电池扩产计划,打响了今年国内光伏产业扩产的“头枪”。随后,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协鑫集成等公司纷纷跟进,掀起了一轮扩产热潮。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中旬,8家A股光伏公司先后累计宣布投资708亿元,用于光伏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制造环节的产能新建。
时隔一个多月后,国内光伏行业再现重磅投资。
6月5日晚间,东方日升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义乌经开区管委会签订了一份“15GW高效电池+15GW组件项目”框架协议。协议显示,此次扩产项目总投资约206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生产线,建设期限预计2年;二期建设10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项目,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在未来3-5年内逐步建成投产。
记者发现,虽然业内对于国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担忧从未消失,但光伏企业特别是龙头公司,对于扩产的热情丝毫不减。尤其是在中游电池、组件端,成为头部企业争相扩产的重点环节之一。
今年4月,晶澳科技宣布拟定增不超过52亿元,用于高效电池、组件产能扩张等项目。同样在义乌,晶澳科技此前宣布了总投资102亿元的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而此次募资的三分之二金额都将用于一期项目的建设中。
最新的入局者是东方希望。6月10日,东方希望与三门峡市达成合作协议,拟投资100亿元在三门峡市渑池县投资10GW光伏组件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光伏玻璃环节也迎来一波扩产小高潮。
6月15日,福莱特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年产75万吨光伏组件盖板玻璃二期项目等。
同样加入光伏玻璃产能竞赛的还有南玻集团。根据南玻A最新公布的定增方案,该公司拟募集不超过40.28亿元,投资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制造基地项目等。
兴业证券测算认为,2020年下半年,光伏玻璃实际新增产量相比2020上半年环比只增加5%左右,可能显著小于需求的增长,光伏玻璃价格有回升空间。
不过,前述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扩产所带来的产能过剩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光伏产业链价格下半年仍有降价空间。